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明末清初格物致知问题研究 ——以王夫之、黄宗羲、毛先舒、颜元为中心

发布时间:2021-11-01 15:03
  本文的主题是描述明末清初儒学思想家们在诠释经典命题“格物致知”问题上的继承与创新,揭示出明末清初儒学思想的转向与变化。这一转向与变化主要表现在:其一,从宋元明以来热衷于讨论形上玄思问题向重视研究经世致用问题转变,表现为从心性之学向经世致用之学的思想转向;其二,转向与变化并不意味着方向上的截然相反,这一时期的格致思想多是循序渐进的向前发展的,学者思想中还有对宋明理学思想的继承和保留,对于思想发展研究而言,这一点须加以重视。人们对造成这一思想转向的原因常常会从两个方面来考察:其一,思想外部的政治危机、民族危机和文化危机,使得思想家们不得不以一种更为实际、更为直接的方法回应现实问题和时代问题,选择通过对传统经典中的核心命题进行重新诠释是其中的一个办法;其二,儒学思想内部自身义理的发展,朱子学和阳明学的理论重心的差异,导致对格物致知的诠释大相径庭而互相冲突,孰是孰非,需要量度。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是:序论、王夫之格致相因说、黄宗羲知体万殊论、毛先舒格去物欲论、颜元李塨习行学艺说、结语。本篇硕士学位论文旨在探讨四位主要的思想家对格致问题的不同回应的基础上,来揭示明清之际思想转型的时代特征和历...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序论: 格物致知问题的由来
    一、格物原义
    二、诠释简史
    三、文献综述
    四、逻辑结构
第一章 王夫之:格致相因说
    一、格物为本
    二、以心循理
    三、格致转折
    四、格致新义
    五、相因贯通
第二章 黄宗羲:知体万殊论
    一、物为知体
    二、格致工夫
    三、万殊之物
第三章 毛先舒:格去物欲论
    一、理欲争论
    二、良知缺省
    三、格去物欲说
    四、去欲向度之集成
第四章 颜元、李塨:习行学艺说
    一、三事六府
    二、习行格物
    三、格学六艺
结语:从格物致知诠释的角度看明末清初儒学思想的转向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王心斋“淮南格物”说新探[J]. 吴震.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1)
[2]论清初四书学者群体“格物致知”思想的特色与意义[J]. 朱修春.  天府新论. 2008(01)
[3]格物致知在明清的意义转换[J]. 姚爱娟,冷天吉.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2)
[4]《大学》“格物”义试阐[J]. 张向华.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02)
[5]中晚明阳明学的格物之辩[J]. 彭国翔.  现代哲学. 2004(01)
[6]王夫之的格物知性与由性生知[J]. 张学智.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3)
[7]《大学》“格物”解平议[J]. 朱翔飞.  孔子研究. 2003(01)
[8]程朱的“格物说”与明清的实测之学[J]. 葛荣晋.  孔子研究. 1998(03)
[9]黄宗羲的科学研究[J]. 杨小明.  中国科技史料. 1997(04)
[10]黄宗羲的“心理合一”说[J]. 李明友.  孔子研究. 1993(04)



本文编号:34703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4703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d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