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逢彬《论语新注新译》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4 09:51
杨逢彬《论语新注新译》采取传统训诂学与现代语言学紧密结合的考证方法,重点对《论语》中歧解纷纭的疑难字词进行考证并确定唯一结论,对已有观点做出了较为科学地评判,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论语》今译的准确度,对探索古籍今译新方向有独特价值。该书在编排体例、译文、注释等诸多方面都对杨伯峻的《论语译注》有所借鉴,此外新增162篇考证,弥补了后者考证过于简单的缺憾。鉴于《论语译注》与《论语新注新译》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以两书对比为基础,进而分析《论语新注新译》对《论语译注》的继承和发展,并简要评价《论语新注新译》的优点与不足。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先简要介绍杨氏家族的《论语》家学传承,然后通过对比《论语新注新译》与《论语译注》体例、原文和注释的不同,分析其原因。第二章以考证篇为切入点,根据两书结论的异同作分类探讨,探究《论语新注新译》对《论语译注》的继承和发展。第三章简要归纳《论语新注新译》的学理特点(字词考证取得成功的原因)及其有待完善之处。第四章讨论《论语新注新译》在《论语》学史上的贡献,并整理总结读者对该书的评价。余论提出《论语新注新译》对反映孔子面貌和解读孔子思想方面的价值还有待继续探索。
【文章来源】:山西师范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2 杨氏家族与杨逢彬《论语新注新译》
2.1 《论语新注新译》体例
2.1.1 《论语译注》体例
2.1.2 《论语新注新译》体例
2.1.3 两书注释体例的特点分析
2.2 《论语译注》、《论语新注新译》对比
2.2.1 原文
2.2.2 注释
2.3 产生不同的原因
3 《论语新注新译》对《论语译注》的继承和发展
3.1 纠正《论语译注》之错误
3.1.1 注释
3.1.2 字词考证
3.2 对《论语译注》正确释义的全面诠释、论证
3.3 确定唯一结论
4 《论语新注新译》的学理特点
4.1 胪列书证,使用归纳法
4.2 对出土文献的利用
4.3 对当代语言学方法理论的使用
5 《论语新注新译》在《论语》学史上的贡献
5.1 罗列歧说,建构《论语》诠释史
5.2 《论语新注新译》的反响
余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语》诠释与儒学演进——以“攻乎异端”章的诠释史为例[J]. 肖永明,张建坤.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2]《论语译注》献疑[J]. 王晴.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6(10)
[3]杨伯峻《论语译注》“礼之用和为贵”章标点问题讨论[J]. 孔飞祥. 青年文学家. 2016(29)
[4]《论语译注》商榷二则[J]. 王晴.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6(05)
[5]杨伯峻、毛子水《论语》译注差异简论[J]. 黄佳琦. 图书馆学刊. 2016(08)
[6]《论语译注》“君子”译文商榷六则[J]. 黄佳琦.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7)
[7]《论语译注》“所以”、“罔”考释[J]. 邵丽丽.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6(01)
[8]杨伯峻《论语译注》中的语法问题二则[J]. 孔飞祥. 知识文库. 2016(03)
[9]《论语译注》“宗”“足”考释[J]. 邵丽丽.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2015(10)
[10]杨伯峻《论语译注》献疑[J]. 高敏. 孔子研究. 2015(01)
硕士论文
[1]杨伯峻《论语译注》研究[D]. 王桂坪.鲁东大学 2013
[2]杨树达、杨伯峻叔侄《论语》注比较研究[D]. 姚辉.华中师范大学 2012
[3]杨伯峻《论语译注》今译研究[D]. 孔飞祥.西南大学 2011
[4]杨伯峻《论语译注》研究[D]. 陈倩倩.山东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94420
【文章来源】:山西师范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2 杨氏家族与杨逢彬《论语新注新译》
2.1 《论语新注新译》体例
2.1.1 《论语译注》体例
2.1.2 《论语新注新译》体例
2.1.3 两书注释体例的特点分析
2.2 《论语译注》、《论语新注新译》对比
2.2.1 原文
2.2.2 注释
2.3 产生不同的原因
3 《论语新注新译》对《论语译注》的继承和发展
3.1 纠正《论语译注》之错误
3.1.1 注释
3.1.2 字词考证
3.2 对《论语译注》正确释义的全面诠释、论证
3.3 确定唯一结论
4 《论语新注新译》的学理特点
4.1 胪列书证,使用归纳法
4.2 对出土文献的利用
4.3 对当代语言学方法理论的使用
5 《论语新注新译》在《论语》学史上的贡献
5.1 罗列歧说,建构《论语》诠释史
5.2 《论语新注新译》的反响
余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语》诠释与儒学演进——以“攻乎异端”章的诠释史为例[J]. 肖永明,张建坤.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2]《论语译注》献疑[J]. 王晴.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6(10)
[3]杨伯峻《论语译注》“礼之用和为贵”章标点问题讨论[J]. 孔飞祥. 青年文学家. 2016(29)
[4]《论语译注》商榷二则[J]. 王晴.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6(05)
[5]杨伯峻、毛子水《论语》译注差异简论[J]. 黄佳琦. 图书馆学刊. 2016(08)
[6]《论语译注》“君子”译文商榷六则[J]. 黄佳琦.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7)
[7]《论语译注》“所以”、“罔”考释[J]. 邵丽丽.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6(01)
[8]杨伯峻《论语译注》中的语法问题二则[J]. 孔飞祥. 知识文库. 2016(03)
[9]《论语译注》“宗”“足”考释[J]. 邵丽丽.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2015(10)
[10]杨伯峻《论语译注》献疑[J]. 高敏. 孔子研究. 2015(01)
硕士论文
[1]杨伯峻《论语译注》研究[D]. 王桂坪.鲁东大学 2013
[2]杨树达、杨伯峻叔侄《论语》注比较研究[D]. 姚辉.华中师范大学 2012
[3]杨伯峻《论语译注》今译研究[D]. 孔飞祥.西南大学 2011
[4]杨伯峻《论语译注》研究[D]. 陈倩倩.山东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944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494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