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存在论的现代转向 ——兼论马克思对古典存在论的二重超越
发布时间:2021-11-15 22:17
哲学的世界里历来就有着存在论的缘境。存在论就是人以逻各斯来显示存在的缘境。显示存在的缘境多种多样、盘根错节,存在论只是其中的一路。存在论可以理解为存在—逻各斯—真理的三方两两勾连的关系。 在古典存在论(是论)中,真理异变为真知,逻各斯成为思“它是”(逻辑地说),而存在则被做成是者。是论思考的主要问题是:为了知识和信念成为真实的,存在必须是什么。大致说来,这就是存在论从巴门尼德至黑格尔的主流。它们都是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但是论却始终难以自圆其说,巴门尼德的难题“如何打通(说通)理智的存在(是者)与感性自然(存在)之间的隔阂—矛盾”终究未能得到解决。因此,必须突破是论原来的框架,存在论才得以继续。于是,致力于超越古典是论的思想英雄层出不穷。 本文简要考察了黑格尔、维特根斯坦和马克思的超越之路,并认为:超越之路有多种,但有几点却是各路相通的:第一,把真知从古典是论的王座上请下来,存在论不会再围着真知转;第二,逻各斯不能再只是逻辑地说、只是命题,逻辑很重要、但不是全部;第三,因此,存在终于从真知—命题的牢笼里解放出来,不再是是者,而将与人们的现实生存息息相关:而哲学—存在论自身,...
【文章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存在论探源
一、 关于Ontology的译名
二、 逻各斯之路
1 “它是”之思
2 它是它
3 它是什么
4 思“它是”的怪圈
三、 存在论的缘起
1 源本的逻各斯?
2 存在论的发生
3 存在论的缘境
4 存在论的难题
第二章 古典存在论的路标
一、 巴门尼德的“真知”
1 巴门尼德与赫拉克利特
2 关于残篇8
3 回到残篇2
二、 关于“是论”
1 何谓“是论”?
2 是论与存在论之辨
三、 是论与“上帝存在的存在论证明”
1 安瑟尔谟的证明
2 对证明的批判的反驳
3 无果的结论
第三章 超越之路
一、 “实体即主体”--黑格尔对古典是论的完成-超越
二、 维特根斯坦的超越之路
1 《逻辑哲学论》的“可说之域”和“不可说之域”
2 《哲学研究》的“风景速写”
三、 回到马克思
1 马克思的缘分
2 第一重超越
3 第二重超越
结论
参考书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BEING:当代中国哲学的一个基本问题——从《BEING与西方哲学传统》说起[J]. 赵敦华. 江海学刊. 2004(01)
[2]希腊哲学中的“存在”语词[J]. 杨适. 世界哲学. 2004(01)
[3]本体论的限度与改变世界的哲学[J]. 孙麾. 哲学研究. 2003(07)
[4]马克思的哲学观和“哲学的终结”[J]. 张汝伦. 中国社会科学. 2003(04)
[5]实体即主体:黑格尔哲学生长点辨析——兼对黑格尔"非批判的唯心主义"的批判性诠释[J]. 姚定一.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3)
[6]“真”能代替“真理”吗?——就“真理”和“真”的辨别及译名问题与王路先生商榷[J]. 张桂权. 世界哲学. 2003(01)
[7]关于卡恩的Eim i概念[J]. 陈村富. 哲学研究. 2002(12)
[8]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研究:回顾与展望[J]. 仰海峰. 南京社会科学. 2002(08)
[9]马克思哲学与“存在论”范式的转换[J]. 贺来. 中国社会科学. 2002(05)
[10]也谈关于Ontology的翻译[J]. 庞学铨. 浙江学刊. 2002(04)
本文编号:3497601
【文章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存在论探源
一、 关于Ontology的译名
二、 逻各斯之路
1 “它是”之思
2 它是它
3 它是什么
4 思“它是”的怪圈
三、 存在论的缘起
1 源本的逻各斯?
2 存在论的发生
3 存在论的缘境
4 存在论的难题
第二章 古典存在论的路标
一、 巴门尼德的“真知”
1 巴门尼德与赫拉克利特
2 关于残篇8
3 回到残篇2
二、 关于“是论”
1 何谓“是论”?
2 是论与存在论之辨
三、 是论与“上帝存在的存在论证明”
1 安瑟尔谟的证明
2 对证明的批判的反驳
3 无果的结论
第三章 超越之路
一、 “实体即主体”--黑格尔对古典是论的完成-超越
二、 维特根斯坦的超越之路
1 《逻辑哲学论》的“可说之域”和“不可说之域”
2 《哲学研究》的“风景速写”
三、 回到马克思
1 马克思的缘分
2 第一重超越
3 第二重超越
结论
参考书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BEING:当代中国哲学的一个基本问题——从《BEING与西方哲学传统》说起[J]. 赵敦华. 江海学刊. 2004(01)
[2]希腊哲学中的“存在”语词[J]. 杨适. 世界哲学. 2004(01)
[3]本体论的限度与改变世界的哲学[J]. 孙麾. 哲学研究. 2003(07)
[4]马克思的哲学观和“哲学的终结”[J]. 张汝伦. 中国社会科学. 2003(04)
[5]实体即主体:黑格尔哲学生长点辨析——兼对黑格尔"非批判的唯心主义"的批判性诠释[J]. 姚定一.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3)
[6]“真”能代替“真理”吗?——就“真理”和“真”的辨别及译名问题与王路先生商榷[J]. 张桂权. 世界哲学. 2003(01)
[7]关于卡恩的Eim i概念[J]. 陈村富. 哲学研究. 2002(12)
[8]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研究:回顾与展望[J]. 仰海峰. 南京社会科学. 2002(08)
[9]马克思哲学与“存在论”范式的转换[J]. 贺来. 中国社会科学. 2002(05)
[10]也谈关于Ontology的翻译[J]. 庞学铨. 浙江学刊. 2002(04)
本文编号:34976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497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