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一
发布时间:2021-11-21 07:02
马一浮认为“六艺”不只统摄诸子之学,而且统摄经史子集四部之学,甚至一切西来学术亦统摄于六艺,人类一切生活的演变皆表现为六艺之学。显然,“六艺论”表现为一种文化普遍主义的学说。这种文化普遍主义的背后实际是价值普遍主义亦即普世价值的认同。普世价值有着中西两方面的思想资源,同时又在世界图景、文化图景及其与其他现代性观念的联系方面明显的不同于以往的普遍价值。作为现代性观念的普世价值已经成为中国人习焉而不察的文化传统,马一浮的“六艺论”同样受到其影响。面对时代问题,马一浮在接续旧传统的同时,受到新传统的影响。六艺之本与六艺之文的区分将六艺的普遍性从其特殊性上区别开来。马一浮将六艺与性德体系相结合,并经由对六艺相互统摄并内在于人心的价值体系的阐发论证了六艺的普世价值。通过“六艺论”对普世价值的传统资源进行整合,马一浮继承并发扬了儒家的心性学说。六艺的普世价值论证有着国家性和民族性的诉求,也表现出马一浮对民族文化的自信:但同时,价值的普世性又要求其打破国家和民族的局限。马一浮对工业文明的质疑表现出他对进步观念的怀疑,同时,对科学价值的拒斥和对西方制度的批评则显示了他对西方文化的整体性拒斥。这种拒斥态...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概述及研究意义
二、时代问题与文化普遍主义
第一章 "六艺论"的文化普遍主义倾向
第一节 六艺
一、六艺指谓
二、六艺分疏
第二节 六艺统摄一切学术文化
一、六艺统摄中土一切学术
二、六艺统摄西来一切学术
第二章 "六艺论"的价值普遍主义意蕴
第一节 普世价值的中西脉络
一、基督教传统
二、儒家传统
第二节 六艺普世价值的论证
一、普遍与特殊
二、复性论
三、性德与仁
四、六艺统摄于一心
第三节 普世价值的现代性——古今之变
一、世界图景的转变
二、文化图景的改变
三、与其他现代性观念相联系
第三章 贡献与问题
第一节 "六艺论"的意义
第二节 认识与实践
第三节 "判教论"的权威主义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西方普遍主义的历史渊源[J]. 张守夫. 哲学研究. 2010(09)
[2]另一种普遍主义:范例的力量[J]. A.费拉雷,刘文旋. 世界哲学. 2010(04)
[3]价值普遍主义的冲动及其限度:以“平等”为例[J]. 高瑞泉. 河北学刊. 2010(04)
[4]评哈贝马斯的道德普遍主义和伦理多元主义[J]. 王晓升.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10(03)
[5]普遍主义的思维局限与价值僭越[J]. 李元.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09(06)
[6]普遍主义抑或特殊主义?——对儒家伦理理论特性的再认识[J]. 张舜清. 哲学动态. 2009(10)
[7]儒家伦理的“脉络化的普遍主义”——以“仁”为例作说明[J]. 林端.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4)
[8]论儒家伦理中的“活元素”——兼谈普适价值问题[J]. 柴文华.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1)
[9]论普遍主义[J]. 俞宣孟. 学术月刊. 2008(11)
[10]普遍主义之种种[J]. 童世骏.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6)
博士论文
[1]普遍主义的贫困[D]. 马德普.天津师范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全球化语境中文化普遍主义的批判与反思[D]. 杨宁娜.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509019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概述及研究意义
二、时代问题与文化普遍主义
第一章 "六艺论"的文化普遍主义倾向
第一节 六艺
一、六艺指谓
二、六艺分疏
第二节 六艺统摄一切学术文化
一、六艺统摄中土一切学术
二、六艺统摄西来一切学术
第二章 "六艺论"的价值普遍主义意蕴
第一节 普世价值的中西脉络
一、基督教传统
二、儒家传统
第二节 六艺普世价值的论证
一、普遍与特殊
二、复性论
三、性德与仁
四、六艺统摄于一心
第三节 普世价值的现代性——古今之变
一、世界图景的转变
二、文化图景的改变
三、与其他现代性观念相联系
第三章 贡献与问题
第一节 "六艺论"的意义
第二节 认识与实践
第三节 "判教论"的权威主义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西方普遍主义的历史渊源[J]. 张守夫. 哲学研究. 2010(09)
[2]另一种普遍主义:范例的力量[J]. A.费拉雷,刘文旋. 世界哲学. 2010(04)
[3]价值普遍主义的冲动及其限度:以“平等”为例[J]. 高瑞泉. 河北学刊. 2010(04)
[4]评哈贝马斯的道德普遍主义和伦理多元主义[J]. 王晓升.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10(03)
[5]普遍主义的思维局限与价值僭越[J]. 李元.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09(06)
[6]普遍主义抑或特殊主义?——对儒家伦理理论特性的再认识[J]. 张舜清. 哲学动态. 2009(10)
[7]儒家伦理的“脉络化的普遍主义”——以“仁”为例作说明[J]. 林端.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4)
[8]论儒家伦理中的“活元素”——兼谈普适价值问题[J]. 柴文华.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1)
[9]论普遍主义[J]. 俞宣孟. 学术月刊. 2008(11)
[10]普遍主义之种种[J]. 童世骏.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6)
博士论文
[1]普遍主义的贫困[D]. 马德普.天津师范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全球化语境中文化普遍主义的批判与反思[D]. 杨宁娜.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5090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509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