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龙溪心学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4 01:37
王龙溪是王阳明晚年著名弟子,对阳明心学说的传播与发展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继承了阳明学的思想资源并加以发挥,在人性压抑的时代氛围中挺立起主体自觉自立的精神,在王门学者里面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后世学者对王龙溪心学研究的缺失主要表现在对其思想定位的偏颇,及系统研究的不足。对王龙溪心学思想定位的分歧主要集中在王龙溪对阳明思想是顺其固有理路进行发展,还是“荡越”出了阳明思想之外?王龙溪有没有把阳明学引入空虚?及他的心学有没有脱离儒学的藩篱?王阳明思想立教之法虽然屡变,但以“致良知”为宗旨的心学理念却一贯其中,因而心学是透视王龙溪对王阳明思想传承关系的最佳切入点。本文即以心学思想为入点,系统研究了王龙溪思想整体面貌及其对阳明学承接与发展之处,在全面考察王龙溪心学思想的基础上,将王龙溪思想放在阳明学发展整体学术背景下进行省察,并结合其思想特征与其所持人格价值观进行剖析。对王龙溪的思想进行了重新的解读,纠正了诸多在龙溪心学研究方面的偏失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力求对其思想作出公允客观的评价。 “四无说”是王龙溪心学观的基石,在王门学者中王龙溪就以倡导“四无说”而著名。“四无说”自阳明“四有说”引申而...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论
第一章 王龙溪心学的圆善之境
一、“四有说”和“四无说”
二、“四无说”的分疏
三、“四无说”的教法价值及有无“对治”的探讨
第二章 王龙溪心学的本体论与工夫论
一、王龙溪心学的本体论
(一) “盎然出于天成”的良知心体
(二) 良知是气之灵
(三) 当下现成的“见在良知”说
二、王龙溪心学的工夫论
(一) “先天正心之学”与“后天诚意之学”
(二) 王龙溪心学工夫的“敛”与“悟”
第三章 王龙溪心学中的理想人格
一、自然的生命之道
二、生死的超脱
三、出世大豪杰与狂者之风
四、王道理想的追求
第四章 王龙溪心学思想的特质
一、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双重品格
二、思想的圆融风格
(一) 未发与已发
(二) 寂然与感通
(三) 存心与致知
(四) 心性与天命
三、德性一元论的心学特性
四、心学流派的评判准则
第五章 王龙溪心学思想的扩展与运用
一、王龙溪心学思想的纵向展开
(一) 心学对《大学》、《中庸》的阐发
(二) 心学视野下的易学观
二、王龙溪心学思想的横向拓展
(一) 心学视野下的道教与佛学
(二) 心学观念下的三教融合
第六章 王龙溪心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一、王龙溪对李蛰启蒙思想的启迪
二、王龙溪对周汝登学派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论王龙溪的易学哲学[J]. 杨月清. 周易研究. 2004(06)
[2]论王畿工夫论的三个层次[J]. 董素琴,卢瑞强.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4(05)
[3]王畿哲学的本体论与方法论[J]. 董平. 学术月刊. 2004(09)
[4]论王畿的真性流行之学[J]. 王国良. 安徽大学学报. 2002(06)
[5]试论李贽“童心”说的理论基础[J]. 崔炳学.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4)
[6]文道并焕 儒释兼综——论陶望龄的学术与文学[J]. 周群.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0(04)
[7]王学流派的演变及其异同[J]. 钱明. 孔子研究. 1987(04)
本文编号:3515033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论
第一章 王龙溪心学的圆善之境
一、“四有说”和“四无说”
二、“四无说”的分疏
三、“四无说”的教法价值及有无“对治”的探讨
第二章 王龙溪心学的本体论与工夫论
一、王龙溪心学的本体论
(一) “盎然出于天成”的良知心体
(二) 良知是气之灵
(三) 当下现成的“见在良知”说
二、王龙溪心学的工夫论
(一) “先天正心之学”与“后天诚意之学”
(二) 王龙溪心学工夫的“敛”与“悟”
第三章 王龙溪心学中的理想人格
一、自然的生命之道
二、生死的超脱
三、出世大豪杰与狂者之风
四、王道理想的追求
第四章 王龙溪心学思想的特质
一、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双重品格
二、思想的圆融风格
(一) 未发与已发
(二) 寂然与感通
(三) 存心与致知
(四) 心性与天命
三、德性一元论的心学特性
四、心学流派的评判准则
第五章 王龙溪心学思想的扩展与运用
一、王龙溪心学思想的纵向展开
(一) 心学对《大学》、《中庸》的阐发
(二) 心学视野下的易学观
二、王龙溪心学思想的横向拓展
(一) 心学视野下的道教与佛学
(二) 心学观念下的三教融合
第六章 王龙溪心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一、王龙溪对李蛰启蒙思想的启迪
二、王龙溪对周汝登学派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论王龙溪的易学哲学[J]. 杨月清. 周易研究. 2004(06)
[2]论王畿工夫论的三个层次[J]. 董素琴,卢瑞强.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4(05)
[3]王畿哲学的本体论与方法论[J]. 董平. 学术月刊. 2004(09)
[4]论王畿的真性流行之学[J]. 王国良. 安徽大学学报. 2002(06)
[5]试论李贽“童心”说的理论基础[J]. 崔炳学.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4)
[6]文道并焕 儒释兼综——论陶望龄的学术与文学[J]. 周群.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0(04)
[7]王学流派的演变及其异同[J]. 钱明. 孔子研究. 1987(04)
本文编号:35150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515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