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初步构建(1919—1949)

发布时间:2021-11-27 15:45
  重视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中国共产党的传统和优势。哲学社会科学既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提升话语权的重要基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进步知识分子在党的领导下,通过话语引入、话语重塑和话语转换,初步构建起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并将之植根于中国革命实践,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任何话语体系都有其历史流变,探讨该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构建历程,梳理其主要经验,以期汲取历史智慧,为今天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提供有益借鉴。 

【文章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 2020,(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初步构建的历史语境
    1.中国传统学术话语近代转型的客观需要
    2.适应中国革命形势发展的必然选择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应有之义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初步构建的基本历程
    1.话语引入(1919—1927年):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早期运用
        (1)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与“创造性阐释”。
        (2)强调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3)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在各具体学科中的运用。
    2.话语重塑(1927—1936年):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初具雏形
        (1)学院派知识分子“为学问而学问”的治学态度及其困境。
        (2)国民党试图构建“三民主义社会科学”。
        (3)“新(兴)社会科学”运动的开展与学术话语体系的重塑。
    3.话语转换(1936—1949年):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植根于中国实践
        (1)新启蒙运动在文化反思基础上的“中国化”主张。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3)学术话语与政治话语的良性互动。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初步构建的主要途径
    1.积极培养话语主体
    2.不断丰富话语内容
    3.加强话语载体建设
    4.注重提高话语影响力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初步构建的经验启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正确处理政治话语与学术话语的关系[J]. 秦宣.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19(03)
[2]创造性阐释: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的跨语际实践——以瞿秋白的《社会哲学概论》和《现代社会学》为例[J]. 路宽.  中共党史研究. 2018(01)
[3]新中国出版发行事业的摇篮——延安时期的新华书店[J]. 赵生明.  中国出版史研究. 2017(01)
[4]回忆“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J]. 王学文.  四川社联通讯. 1982(01)
[5]略谈研究社会科学[J]. 存统.  中国青年. 1924 (15)



本文编号:35225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5225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7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