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建设论 ——一个理论框架以及关于当代中国人的若干问题的哲学注解
发布时间:2021-12-16 04:01
本文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借助国内、外哲学和社会科学有关人的问题研究成果,提出了“人的建设”概念并构建起理论框架。“人的建设”把人放在现存的关系中来认识、理解和把握,以现实的个人、两种生产再生产、人的教育培训和人才的选拔、使用、流动等制度及其运动规律为研究对象。文中通过纵横比较研究分析了当代中国人和社会的发展状况,明晰了“人的建设”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进步中重点应该解决的问题,并尝试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提出消除制约当代中国人的全面发展障碍的可行对策和方案。论文分七个部分,由导言和六章组成。导言从社会形态的演变、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方式的改变、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要求、国际竞争的需要、人与社会发展趋势以及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的深入等几个方面,提出研究“人的建设”问题的理论与现实依据、意义所在、有关的研究状况、采用的方法结构,概括说明论文的逻辑线索和创新之处。第一章“人的建设内涵、外延”,提出“人的建设”概念,介绍了研究的理论基础。这里把“人的建设”概念内涵界定为“按照社会和人的需求对社会主体--人自身的改造完善活动。”它的外延包括“协调两种生产再生产,加强和改进人的教育培训以及完善人的选拔...
【文章来源】: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市
【文章页数】:15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导言 走进重视人的建设时代
一、 提出问题的背景
二、 有关的研究状况
三、 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四、 采用的方法和结构
第一章 "人的建设”内涵、外延
一 人的建设内涵
(一) 人的建设中的"人”
(二) 人的建设中的"建设”
二 人的建设外延
(一) 人的生产再生产
(二) 人的教育和培训
(三) 人才选拔、使用和流动等制度建设
三 人的建设与需求、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形态的关系
(一) 人的建设与人的需求的关系
(二) 人的建设与生产力的关系
(三) 人的建设与经济社会形态的关系
第二章 “人的建设”特点、规律
一 人的建设特点
(一) 人的建设对象的主、客体统一性
(二) 人的建设活动的社会性、阶级性
(三) 人的建设过程的长期性、时效性
(四) 人的建设运动的复杂性
二 人的建设规律
(一) 人的建设与物的建设相互协调
(二) 人的建设以精神建设为核心
(三) 人的建设服从、服务于国家和社会发展
三 人的建设尺度
(一) 人的建设要坚持人的尺度
(二) 人的建设要坚持物的尺度
(三) 人的建设要坚持利的尺度
(四) 人的建设要坚持美的尺度
第三章 人的生产再生产
一 人的生产再生产规律的特殊性
(一) 人的再生产具有生物和社会二重属性
(二) 受生产力、自然环境和生育观念等因素影响
(三) 人口生产再生产是需要和可以控制的
二 两种生产再生产的协调发展机制
(一) 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两种生产再生产趋向协调
(二) 两种生产再生产协调与经济社会发展 产业发育相互作用
(三) 人口质量、人口素质与物的再生产密切关联
三 中国人的生产再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一) 巨大的生产规模给经济、社会和环境带来沉重压力
(二) 质量波动 素质不高的问题依然突出
(三) 控制数量、改善结构、提高质量
第四章 人的教育问题
一 教育与人、经济和祖传发展的关系
(一) 教育通过塑造个体促进人和社会的发展
(二) 教育具有促进人的社会化的功效
(三) 教育是建设现代国家和社会的基础
二 中国当前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投入不足、结构失衡、分配不公
(二) 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法落后
(三) 学校教育人文价值流失严重
三 建设国家目标和个人需要相统一的教育机制
(一) 增加投入、优化结构
(二) 树立新的教育观念
(三) 建设“学习型”社会
第五章 人才的选拔、使用和流动
一 关于人才选拔、使用和流动的哲学分析
(一) 社会分工的发展是人才的选拔、使用的基础
(二) 选拔、使用制度的完善是一个历史过程
(三) 人的主体选择性和社会发展不断提出流动的需要
(四) 人才的选拔、使用、流动是有规律的社会活动
二 当前人才选拔、使用和流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选拔、使用制度与对象的适应程度低
(二) 人才合理流动的制度改革滞后
三 关于人才选拔、使用和流动问题对策研究
(一) 加快构建以开发为目的、服务为手段的人事制度
(二) 调整产业结构保持发展速度,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
(三) 形成“留得住、用得上、动得了”的人才资源动态更新机制
第六章 促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
一 马克思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
(一) 人通过对生产力和自己本质的占有实现自由发展
(二)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三)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必然趋势
二 现阶段中国人的发展状况
(一) 生产力和经济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 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互促进
(三)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塑造出一代“新人”
三 加强人的建设促进当代中国人的全面发展
(一) 注重改善主体条件,提高社会生产力发展速度
(二) 注重人的个性价值,营造鼓励创新的制度环境
(三) 注重人与环境协调,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537439
【文章来源】: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市
【文章页数】:15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导言 走进重视人的建设时代
一、 提出问题的背景
二、 有关的研究状况
三、 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四、 采用的方法和结构
第一章 "人的建设”内涵、外延
一 人的建设内涵
(一) 人的建设中的"人”
(二) 人的建设中的"建设”
二 人的建设外延
(一) 人的生产再生产
(二) 人的教育和培训
(三) 人才选拔、使用和流动等制度建设
三 人的建设与需求、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形态的关系
(一) 人的建设与人的需求的关系
(二) 人的建设与生产力的关系
(三) 人的建设与经济社会形态的关系
第二章 “人的建设”特点、规律
一 人的建设特点
(一) 人的建设对象的主、客体统一性
(二) 人的建设活动的社会性、阶级性
(三) 人的建设过程的长期性、时效性
(四) 人的建设运动的复杂性
二 人的建设规律
(一) 人的建设与物的建设相互协调
(二) 人的建设以精神建设为核心
(三) 人的建设服从、服务于国家和社会发展
三 人的建设尺度
(一) 人的建设要坚持人的尺度
(二) 人的建设要坚持物的尺度
(三) 人的建设要坚持利的尺度
(四) 人的建设要坚持美的尺度
第三章 人的生产再生产
一 人的生产再生产规律的特殊性
(一) 人的再生产具有生物和社会二重属性
(二) 受生产力、自然环境和生育观念等因素影响
(三) 人口生产再生产是需要和可以控制的
二 两种生产再生产的协调发展机制
(一) 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两种生产再生产趋向协调
(二) 两种生产再生产协调与经济社会发展 产业发育相互作用
(三) 人口质量、人口素质与物的再生产密切关联
三 中国人的生产再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一) 巨大的生产规模给经济、社会和环境带来沉重压力
(二) 质量波动 素质不高的问题依然突出
(三) 控制数量、改善结构、提高质量
第四章 人的教育问题
一 教育与人、经济和祖传发展的关系
(一) 教育通过塑造个体促进人和社会的发展
(二) 教育具有促进人的社会化的功效
(三) 教育是建设现代国家和社会的基础
二 中国当前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投入不足、结构失衡、分配不公
(二) 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法落后
(三) 学校教育人文价值流失严重
三 建设国家目标和个人需要相统一的教育机制
(一) 增加投入、优化结构
(二) 树立新的教育观念
(三) 建设“学习型”社会
第五章 人才的选拔、使用和流动
一 关于人才选拔、使用和流动的哲学分析
(一) 社会分工的发展是人才的选拔、使用的基础
(二) 选拔、使用制度的完善是一个历史过程
(三) 人的主体选择性和社会发展不断提出流动的需要
(四) 人才的选拔、使用、流动是有规律的社会活动
二 当前人才选拔、使用和流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选拔、使用制度与对象的适应程度低
(二) 人才合理流动的制度改革滞后
三 关于人才选拔、使用和流动问题对策研究
(一) 加快构建以开发为目的、服务为手段的人事制度
(二) 调整产业结构保持发展速度,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
(三) 形成“留得住、用得上、动得了”的人才资源动态更新机制
第六章 促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
一 马克思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
(一) 人通过对生产力和自己本质的占有实现自由发展
(二)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三)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必然趋势
二 现阶段中国人的发展状况
(一) 生产力和经济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 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互促进
(三)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塑造出一代“新人”
三 加强人的建设促进当代中国人的全面发展
(一) 注重改善主体条件,提高社会生产力发展速度
(二) 注重人的个性价值,营造鼓励创新的制度环境
(三) 注重人与环境协调,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5374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537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