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比克尔“无情还原论”(ruthless reductionism)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18 20:27
自笛卡尔以来,身心问题就引起学界的广泛谈论,特别是在身心二分的论断难以解释其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寻找一条解释身心关系出路的呼声就变得愈发强烈。当今科技发展和学科交融为解释哲学问题带来的新的生机,尤其是神经科学发展介入哲学问题的求解,一种自然化的趋势开始席卷于哲学领域。还原论解释一直是饱受争议,但也不得不承认其推动近代以来的科学发展。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引入哲学,约翰·比克尔(John Bickle)对此持肯定态度,文章以比克尔的无情还原论(ruthless reductionism)为研究重点,着重分析对于意识问题回答的强解释力,结合科学实践研究给出一种实证性的解释。文章分文四部分,以无情还原产生、记忆问题还原、意识的问题求解、对传统哲学重塑为逻辑进程来述。第一章节,分析新潮还原论的缺陷和无情还原论的产生。首先介绍了新潮还原论的概念和内容,并分析了其缺陷所在。其次,引入无情还原论的谈论,对其概念、研究方法和研究特征作了分析。文章第二部分是无情还原论介入记忆问题研究的探讨,记忆问题是关系到心灵、意识等一个重要的问题,在理清西方哲学史上的记忆相关理论,以科学实践对其做无情的还原解释,使其回归到...
【文章来源】:山西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三、创新之处
第一章 新潮还原论的褪色与无情还原论的产生
1.1 新潮还原论的褪色
1.1.1 新潮还原论的概念和内容
1.1.2 新潮还原论的缺陷
1.2 无情还原论的产生
1.2.1 无情还原论概念与内容
1.2.2 无情还原论研究方法
1.2.3 无情还原论的研究特征
第二章 无情还原论对记忆问题的介入研究
2.1 记忆观的演变及本质的澄清
2.2 影响记忆巩固的两种心理特征
2.2.1 重复刺激
2.2.2 倒摄抑制
2.3 LTP(长时程增强)的分子机制
2.4 记忆─行为的联结:无情还原论实践案例分析
2.5 记忆本质澄清所引发的哲学思考
第三章 无情还原论对意识问题的的介入研究
3.1 意识的鸿沟问题及其回答
3.2 对意识“简单问题”的介入研究
3.2.1 ODR(眼动延迟反应)实验和工作记忆的神经元活动
3.2.2 干预细胞机制和分子通路
3.3 对意识“难问题”的介入研究
3.3.1 “难问题"和感受质(qualia)
3.3.2 对“难问题”的介入研究
3.4 意识“难问题”的解释—无情还原论的哲学思考
第四章 无情还原论对传统哲学问题的重塑
4.1 对心理因果性的重塑
4.2 对多重可实现性的重塑
4.3 对心脑关系的重塑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福多特殊科学多重可实现论证的辨析[J]. 陶焘.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3)
[2]哲学实验:一种影响当代哲学走向的新方法[J]. 周昌乐. 中国社会科学. 2012(10)
[3]约翰·比克尔的元科学还原论[J]. 邢如萍.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1(01)
[4]感受质与知识的表达[J]. 江怡. 社会科学战线. 2009(09)
[5]西方哲学记忆观的历史演进[J]. 孙德忠.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6]长时程增强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J]. 陈玲,吕佩源.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06(06)
[7]意识的“难问题”及其解释进路[J]. 李恒威,于爽.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4(12)
本文编号:3543119
【文章来源】:山西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三、创新之处
第一章 新潮还原论的褪色与无情还原论的产生
1.1 新潮还原论的褪色
1.1.1 新潮还原论的概念和内容
1.1.2 新潮还原论的缺陷
1.2 无情还原论的产生
1.2.1 无情还原论概念与内容
1.2.2 无情还原论研究方法
1.2.3 无情还原论的研究特征
第二章 无情还原论对记忆问题的介入研究
2.1 记忆观的演变及本质的澄清
2.2 影响记忆巩固的两种心理特征
2.2.1 重复刺激
2.2.2 倒摄抑制
2.3 LTP(长时程增强)的分子机制
2.4 记忆─行为的联结:无情还原论实践案例分析
2.5 记忆本质澄清所引发的哲学思考
第三章 无情还原论对意识问题的的介入研究
3.1 意识的鸿沟问题及其回答
3.2 对意识“简单问题”的介入研究
3.2.1 ODR(眼动延迟反应)实验和工作记忆的神经元活动
3.2.2 干预细胞机制和分子通路
3.3 对意识“难问题”的介入研究
3.3.1 “难问题"和感受质(qualia)
3.3.2 对“难问题”的介入研究
3.4 意识“难问题”的解释—无情还原论的哲学思考
第四章 无情还原论对传统哲学问题的重塑
4.1 对心理因果性的重塑
4.2 对多重可实现性的重塑
4.3 对心脑关系的重塑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福多特殊科学多重可实现论证的辨析[J]. 陶焘.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3)
[2]哲学实验:一种影响当代哲学走向的新方法[J]. 周昌乐. 中国社会科学. 2012(10)
[3]约翰·比克尔的元科学还原论[J]. 邢如萍.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1(01)
[4]感受质与知识的表达[J]. 江怡. 社会科学战线. 2009(09)
[5]西方哲学记忆观的历史演进[J]. 孙德忠.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6]长时程增强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J]. 陈玲,吕佩源.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06(06)
[7]意识的“难问题”及其解释进路[J]. 李恒威,于爽.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4(12)
本文编号:35431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543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