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九渊经典诠释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21 21:33
在宋明理学的发展中,一直以道德问题为核心。分而言之,即“道德何以可能”(本体)与“道德何以实现”(工夫)。其原因在于宋儒有感于佛教文化对传统儒家文化的冲击、五代时期人们对道德问题的漠视。本文根据理学家们对“本体”、“工夫”问题的侧重不同,大致将宋明理学分为“本体时期”与“工夫时期”。在“本体时期”,理学家们主要对“道德何以可能”进行回答,于是周敦颐、张载、二程、朱熹分别提出各自的理学思想。 陆九渊作为“工夫时期”的开始,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本体时期”对“道德何以可能”的回答,同时对“道德何以实现”的问题作出自己新的解释。出于对“工夫”问题的关注,陆九渊在解读经典时体现出既依据经典又不囿限于经典的诠释态度,且通过对经典的解释实现他对先秦儒家精神的回归。基于此,陆九渊采用了“先立乎其大”、“六经注我”、“精读古注”、“一以贯之”四种方式,从不同层面对儒家经典进行诠释。其中“先立乎其大”是陆九渊思想的核心,其所先立者是个人的崇高的道德品质;在“先立乎其大”的前提之下,陆九渊要求其从学者分别从“六经注我”和“精读古注”两个方面来把握经典,这样就既可以依据经典的原义,又能超越经典文字之外而把握经...
【文章来源】: 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95 页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易简工夫终久大"——陆九渊哲学的"工夫"转向及诠释转向
一、宋明道学"两期"说
二、陆九渊在宋代道学"两期"说中的特殊地位
1、陆九渊的基本定位
2、"心即理"——本体问题
3、"简易"——工夫问题
三、由"工夫"转向引发的诠释转向
第二章、"先立乎其大"——以实现个人道德为标准
一、工夫——优先说
二、工夫——实践说
三、工夫——目的说
第三章、"六经注我"——寻求与"圣人""同心"
一、陆九渊关于"六经注我"的阐述
1、"六经注我"的前提
2、陆九渊对"六经注我"的解释
二、非传统式的解经方式及其注解方法
三、"六经注我"在陆九渊学说中的价值
第四章、"须先精读古注"——追溯文本原意、破除"俗见"
一、陆九渊关于"精读古注"的论述
二、"精读古注"对时弊的补救意义
三、"精读古注"与"六经注我"的关系
第五章、"吾道一以贯之"——注重文本之间的相互贯通
一、《论》、《孟》为主导的"一以贯之"
二、"六经注我"——自天道而言的"一以贯之"
三、"精读古注"——自义理而言的"一以贯之"
结束语:"中国诠释学"之反思
一、建立"中国诠释学"的必要性之反思
二、"反向格义"之反思
三、从"中西互释"来理解——超越"以中释西"与"以西释中"范式
附录
陆九渊研究三十年
一、对陆九渊著作整理的情况
二、对陆九渊及其学说的基本定位
三、陆九渊思想研究的概况
1、与周敦颐的比较
2、与程颢的比较
3、与朱熹的比较
4、与王守仁的比较
5、与佛教的比较
6、与外国思想家的比较
7、现代新儒家研究陆象山的再研究
8、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
四、港台、海外学者对陆九渊的研究
五、陆九渊思想研究的未来趋势与走向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孟子之后,至是而始一明”——牟宗三对陆九渊的解读 [J]. 刘磊.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08(04)
[2]朱熹的知识论诠释学和陆九渊的实践论诠释学 [J]. 彭启福.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3)
[3]汉宋经典诠释方法异同考 [J]. 尉利工. 学术界. 2007(04)
[4]陆九渊“六经注我”的生命实践诠释学 [J]. 张文修.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5]六经注我,我注六经——简述陆九渊的经学思想 [J]. 刘玉敏.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1)
[6]“反向格义”与中国哲学研究的困境——以老子之道的诠释为例 [J]. 刘笑敢.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6(02)
[7]论“六经注我,我注六经” [J]. 刘爱敏. 滨州学院学报. 2006(01)
[8]陆九渊心学源流辨析 [J]. 刘宗贤. 孔子研究. 2005(03)
[9]陆九渊考卷手钞本的考辨 [J]. 吴文丁,杨小光.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1)
[10]论朱陆之争 [J]. 崔大华.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1)
本文编号:3545215
【文章来源】: 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95 页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易简工夫终久大"——陆九渊哲学的"工夫"转向及诠释转向
一、宋明道学"两期"说
二、陆九渊在宋代道学"两期"说中的特殊地位
1、陆九渊的基本定位
2、"心即理"——本体问题
3、"简易"——工夫问题
三、由"工夫"转向引发的诠释转向
第二章、"先立乎其大"——以实现个人道德为标准
一、工夫——优先说
二、工夫——实践说
三、工夫——目的说
第三章、"六经注我"——寻求与"圣人""同心"
一、陆九渊关于"六经注我"的阐述
1、"六经注我"的前提
2、陆九渊对"六经注我"的解释
二、非传统式的解经方式及其注解方法
三、"六经注我"在陆九渊学说中的价值
第四章、"须先精读古注"——追溯文本原意、破除"俗见"
一、陆九渊关于"精读古注"的论述
二、"精读古注"对时弊的补救意义
三、"精读古注"与"六经注我"的关系
第五章、"吾道一以贯之"——注重文本之间的相互贯通
一、《论》、《孟》为主导的"一以贯之"
二、"六经注我"——自天道而言的"一以贯之"
三、"精读古注"——自义理而言的"一以贯之"
结束语:"中国诠释学"之反思
一、建立"中国诠释学"的必要性之反思
二、"反向格义"之反思
三、从"中西互释"来理解——超越"以中释西"与"以西释中"范式
附录
陆九渊研究三十年
一、对陆九渊著作整理的情况
二、对陆九渊及其学说的基本定位
三、陆九渊思想研究的概况
1、与周敦颐的比较
2、与程颢的比较
3、与朱熹的比较
4、与王守仁的比较
5、与佛教的比较
6、与外国思想家的比较
7、现代新儒家研究陆象山的再研究
8、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
四、港台、海外学者对陆九渊的研究
五、陆九渊思想研究的未来趋势与走向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孟子之后,至是而始一明”——牟宗三对陆九渊的解读 [J]. 刘磊.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08(04)
[2]朱熹的知识论诠释学和陆九渊的实践论诠释学 [J]. 彭启福.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3)
[3]汉宋经典诠释方法异同考 [J]. 尉利工. 学术界. 2007(04)
[4]陆九渊“六经注我”的生命实践诠释学 [J]. 张文修.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5]六经注我,我注六经——简述陆九渊的经学思想 [J]. 刘玉敏.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1)
[6]“反向格义”与中国哲学研究的困境——以老子之道的诠释为例 [J]. 刘笑敢.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6(02)
[7]论“六经注我,我注六经” [J]. 刘爱敏. 滨州学院学报. 2006(01)
[8]陆九渊心学源流辨析 [J]. 刘宗贤. 孔子研究. 2005(03)
[9]陆九渊考卷手钞本的考辨 [J]. 吴文丁,杨小光.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1)
[10]论朱陆之争 [J]. 崔大华.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1)
本文编号:35452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545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