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思维与礼乐文明的现代转化
发布时间:2021-12-29 03:13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与灵肉关系密切相关的。如何处理身体与意识,一直是不同文化的首要问题。西方传统文化的特点是:将具体的个人划分为灵魂与身体两个方面的对立,从而将人的生活分解为超越的精神生活与直接、现实的世俗物质生活两部分。通过把灵魂从身体剥离出来而与“理念、自在之物、绝对精神、上帝”等形而上实体建立起直接的联系;通过赋予人的理性精神以某种神圣的本体意义,使其具有超越身体、超出感性的独立价值。它一方面将人的理性精神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建立起独立的客观理性精神,引发了近代科学的产生;另一方面它对感性的贬抑,对本质与现象、个别和一般、主体和客体的机械割裂也造成了人性的分裂。在哲学领域至19世纪才开始对形而上学本质主义的反抗以及对身体的解放。可以说实证主义对形而上学本质主义的反抗是通过经验和对象意识,而现象学则是通过体验和自我意识。现象学的本质直观、回到事物本身的方法尤其开辟了人文主义哲学的新领域。在现象学和后现代主义那里,身体重新获得了自己的地位。相对于西方灵肉分离的文化,以农业定居生活为特征的中华文明则从未有灵肉分离、现象与本质对抗的文化史,几千年来华夏民族尊重身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4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章 身体史的文化比较
第一节 西方哲学史中的身体
1. 文化的身体源头
2. 古希腊、希伯来文化中的身体
3. 身体问题怎样影响了基督教?
4. 身体问题怎样影响了西方古代哲学?
5. 近代西方唯理论的灵肉二元对立
6. 现代西方哲学欲望的身体
7. 现象学本质直观蕴含的身体意义
8. 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
9. 福柯的身体权力批判
第二节 中国思想文化史中的身体
1. 中国文明独特的地理环境
2. 宗法血缘关系中的身家一体
3. 拟身的类比思维
4. 身体类比与中国古代哲学风格
5. 儒家的身体宇宙观
6. 儒家的身体修养论
7. 道家的“无我之身”
8. 佛教的形神分离与身心不二的对立
9. 政治哲学领域的身体类比
10. 中国传统文化的“身体症候学”
11. 身体文化与传统思维方式
12. 中国近年身体文化研究若干文献述评
第二章 身体文化的结晶——礼乐文明
第一节 礼-身体关系的探寻(上)
1. 礼仪是身体行为的模式化
2. 从礼仪看华夏文明的起源
3. 原始礼俗与礼乐文明的区别
4. 夏商周三代的礼制
5. 礼仪之邦与中国文化的特色
6. 礼学对礼俗、礼制的研究
7. 近年来礼学研究现状
第二节 礼-身体关系的探寻(下)
1. 为什么礼乐文化具有身体性质?
2. 儒家典籍籍中礼与身的一体化的论述
3. 身、家合一
4. 以身观礼,以礼观国运
5. 身体传播——-体态语与礼仪
6. 行礼——儒家的身体教育
7. 礼治——身体的典范化
8. 礼治方法——风化万民
第三节 礼的社会、政治、文化功能
1. 什么是文化整合?
2. 礼与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的文化整合
3. 礼整合不同文化的方式
4. 中华文化一统历史中的礼仪整合
5. 礼之用,和为贵
6. 典范政治——以身作则
7. 化民成俗与推行礼仪
8. 礼治与人治
9. 礼治:内圣外王的传统政治矛盾
第三章 身体思维方式与礼乐文化的现代转型
第一节 礼与身体象征隐喻的思维方式
1. 礼与象的符号体系
2. 唯象的思维方式
3. 礼与仪的区别
4. 肉身与意义之身的区分
5. 身体现象学视野下的礼乐文化
6. 改革开放与交往实践理论的兴起
7. 交往实践与主体际视野下的礼乐文化
第二节 礼乐文化的现代转化途径探讨
1. 渐近改革的文化背景:动态整体的身体思维
2. 礼俗转变与社会资本
3. 为什么中国改革从农村开始
4. 礼俗也是一种组织资源
5. 从现代政治哲学看礼的文化整合功能
6. 现代国家和社会需要仪式建设
7. 民间仪式与国家认同
8. 礼法共治的可能性:现代政治哲学眼中的礼治
9. 由礼俗社会过渡到法治社会
10. 开拓包括礼仪生活在内的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555288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4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章 身体史的文化比较
第一节 西方哲学史中的身体
1. 文化的身体源头
2. 古希腊、希伯来文化中的身体
3. 身体问题怎样影响了基督教?
4. 身体问题怎样影响了西方古代哲学?
5. 近代西方唯理论的灵肉二元对立
6. 现代西方哲学欲望的身体
7. 现象学本质直观蕴含的身体意义
8. 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
9. 福柯的身体权力批判
第二节 中国思想文化史中的身体
1. 中国文明独特的地理环境
2. 宗法血缘关系中的身家一体
3. 拟身的类比思维
4. 身体类比与中国古代哲学风格
5. 儒家的身体宇宙观
6. 儒家的身体修养论
7. 道家的“无我之身”
8. 佛教的形神分离与身心不二的对立
9. 政治哲学领域的身体类比
10. 中国传统文化的“身体症候学”
11. 身体文化与传统思维方式
12. 中国近年身体文化研究若干文献述评
第二章 身体文化的结晶——礼乐文明
第一节 礼-身体关系的探寻(上)
1. 礼仪是身体行为的模式化
2. 从礼仪看华夏文明的起源
3. 原始礼俗与礼乐文明的区别
4. 夏商周三代的礼制
5. 礼仪之邦与中国文化的特色
6. 礼学对礼俗、礼制的研究
7. 近年来礼学研究现状
第二节 礼-身体关系的探寻(下)
1. 为什么礼乐文化具有身体性质?
2. 儒家典籍籍中礼与身的一体化的论述
3. 身、家合一
4. 以身观礼,以礼观国运
5. 身体传播——-体态语与礼仪
6. 行礼——儒家的身体教育
7. 礼治——身体的典范化
8. 礼治方法——风化万民
第三节 礼的社会、政治、文化功能
1. 什么是文化整合?
2. 礼与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的文化整合
3. 礼整合不同文化的方式
4. 中华文化一统历史中的礼仪整合
5. 礼之用,和为贵
6. 典范政治——以身作则
7. 化民成俗与推行礼仪
8. 礼治与人治
9. 礼治:内圣外王的传统政治矛盾
第三章 身体思维方式与礼乐文化的现代转型
第一节 礼与身体象征隐喻的思维方式
1. 礼与象的符号体系
2. 唯象的思维方式
3. 礼与仪的区别
4. 肉身与意义之身的区分
5. 身体现象学视野下的礼乐文化
6. 改革开放与交往实践理论的兴起
7. 交往实践与主体际视野下的礼乐文化
第二节 礼乐文化的现代转化途径探讨
1. 渐近改革的文化背景:动态整体的身体思维
2. 礼俗转变与社会资本
3. 为什么中国改革从农村开始
4. 礼俗也是一种组织资源
5. 从现代政治哲学看礼的文化整合功能
6. 现代国家和社会需要仪式建设
7. 民间仪式与国家认同
8. 礼法共治的可能性:现代政治哲学眼中的礼治
9. 由礼俗社会过渡到法治社会
10. 开拓包括礼仪生活在内的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5552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555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