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我思故我在”与“吾丧我”—笛卡尔与庄子的自我观比较

发布时间:2022-01-08 10:01
  本文旨在比较笛卡尔与庄子的自我观。基本思路是首先分别解读出“我思故我在”与“吾丧我”的命题含义,然后通过对命题含义的分析总结出笛卡尔与庄子的自我观,最后进行对比得出结论。第一章对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进行了解析。笛卡尔指出思维的一切内容都是可以怀疑的,只有思维本身的存在是无可怀疑的,因此“我思故我在”可以作为建立确定知识体系的“第一原理”。第二章总结出了笛卡尔自我观的三个主要特征:由于笛卡尔的“我”本质属性只是思想,因此笛卡尔的“我”首先是纯思维的“我”;笛卡尔把“我”的存在作为“第一原理”说明了“我”的存在不依赖于包括上帝的任何外物,因此笛卡尔的“我”是独立自主的“我”;笛卡尔把人的精神作为一种实体和物质形成了对立,也就意味着认识主体和客体形成了截然的对立,因此笛卡尔的“我”也是主客二分的“我”。第三章梳理、分析了历代名家对庄子“吾丧我”的注解,并从中提出了本文的观点:“吾丧我”之意即破除物我分别、消弭自我之概念以达到万物一体之境界。第四章总结出庄子的自我观的三个主要特征:庄子“吾丧我”意在破除物我之别,消除物我界限,因此庄子的“我”首先表现为万物一体的我;庄子“吾丧我”境界亦即“无...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解析
    1.1 "我思故我在"的思想渊源
    1.2 "我思故我在"的理论预设——普遍怀疑的方法
    1.3 "我思故我在"命题分析
    1.4 对"我思故我在"继承和批判
        1.4.1 笛卡尔的继承者
        1.4.2 唯物主义者对"我思故我在"的批判
        1.4.3 德国古典哲学对"我思故我在"的批判与继承
    1.5 "我思故我在"的理论缺陷
第二章 笛卡尔的自我观
    2.1 纯思维的我
        2.1.1 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
        2.1.2 笛卡尔的"我"的二重性
        2.1.3 "自我意识"的难题
    2.2 独立自主的我
    2.3 主客对立的我
    2.4 笛卡尔的自我观的影响与发展
第三章 庄子"吾丧我"解析
    3.1 "吾"与"我"之异同
    3.2 "吾丧我"含义探究
    3.3 "吾丧我"提出的原因及实现的方法
        3.3.1 "吾丧我"提出的原因:成见
        3.3.2 "吾丧我"实现的方法:"以明"、"心斋"、"坐忘"
第四章 庄子的自我观
    4.1 万物一体的我
    4.2 自由无待的
    4.3 不可言说的我
    4.4 庄子的自我观的影响与发展
第五章 庄子与笛卡尔的自我观之比较
    5.1 相同之处
        5.1.1 相同的怀疑论的背景
        5.1.2 相同的精神性存在
        5.1.3 相同的自由精神
    5.2 不同之处
        5.2.1 两种不同的在世结构
        5.2.2 两种相反的思维方向
        5.2.3 两种相反的描述方式
    5.3 总结与归纳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彰显生命的本真——对庄子“吾丧我”生命哲学的解读[J]. 张淼.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2]“自我”的奥秘与意义[J]. 维之.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
[3]“我思故我是”才是笛卡尔的本真沉思——对“我思故我在”内在含义的新解析[J]. 叔贵峰.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4]庄子“成心”诘疑[J]. 吴晓华.  广西社会科学. 2009(04)
[5]《庄子》内篇的心学(下)——开放的心灵与审美的心境[J]. 陈鼓应.  哲学研究. 2009(03)
[6]《庄子》内篇的心学(上)——开放的心灵与审美的心境[J]. 陈鼓应.  哲学研究. 2009(02)
[7]论笛卡尔哲学中人的感性存在之悬置[J]. 刘兴章.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6)
[8]中国传统文化对自我虚拟性存在的考证[J]. 谢俊.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4)
[9]中西方“自我观”比较[J]. 刘双,马敬然.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08(01)
[10]庄子“吾丧我”内在意蕴寻思[J]. 成守勇.  求索. 2007(06)



本文编号:35763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5763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2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