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黑格尔的相互承认理论及孔子仁道中实现相互承认的可能性
发布时间:2022-01-23 13:01
黑格尔的自我意识的相互承认之路是本论文第一部分所陈述的。黑格尔认为自我意识只有在承认当中才可能实现,承认将是精神在自我意识这个阶段中的目的,但这种彼此都追求彼此承认的道路也必然是艰辛的。自我意识将由自然属性的生命欲望出发,经过生死斗争形成主奴关系。在片面的承认关系之中,奴隶将克服自己的自然属性和恐惧,在劳动之中认识到自身独立性,以达到相互承认,最终实现普遍承认。第二部分则论证孔子的“仁道”之中有实现相互承认的可能性。在这一部分中,将论述孔学当中两个最重要的哲学范畴:仁与礼,包括仁与礼的实质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也涉及到“知耻”、“勇"、“学习”、“君子"、“乐”等重要的孔学概念。我认为通过“克己”、“知耻”、“勇敢”、“教育”、“学习”、“知礼”、“成仁”这一过程,主人与奴隶都有可能达到扬弃自身物性,克服恐惧,在学习中陶冶自我,发现自身独立性,进而追求他人承认,并给予他人以承认,以达到相互承认的目的。而以上过程正是一一对应于黑格尔的自我意识的相互承认之过程的。
【文章来源】:广西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的意义与目的
1.2 承认理论的国外研究现状
1.3 承认理论的国内研究现状
1.4 承认理论对中国哲学的意义
1.5 本篇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黑格尔的自我意识的相互承认之路
2.1 自我意识起源于欲望
2.2 相互承认的必然性
2.3 斗争与主奴关系的形成
2.4 主人存在的矛盾
2.5 奴隶的自我实现方式
2.5.1 奴隶在恐惧中扬弃自身物性
2.5.2 奴隶在劳动中实现自我承认
2.5.3 奴隶自我实现的条件
2.6 主人实现自我的可能性探讨
2.7 承认只能在平等关系中实现
第三章 孔子仁道中实现相互承认的可能性
3.1 仁道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3.2 仁道与自我实现的可比性
3.3 仁道通过克己实现自我承认
3.4 仁道中奴隶的自我实现过程
3.5 仁道通过学习与教育发现自我独立性
3.6 仁的实现意味着给对方以承认
3.7 礼以仁道为内核以尊敬为实质
3.7.1 孔子的礼以仁道作为其内核
3.7.2 礼的实质是向对方表达尊敬
3.7.3 礼制是表达一种承认的制度
第四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五四”历史的功过及反思[J]. 吴光. 教育文化论坛. 2011(04)
[2]《精神现象学》中的主奴关系解析[J]. 杨云飞.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1(04)
[3]片面承认的全面化——论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的主奴辩证法[J]. 陈伟. 理论界. 2008(01)
[4]“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反礼教思想的现代性解读[J]. 李勇.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6)
[5]走出“主奴关系”的哲学神话[J]. 俞吾金. 东南学术. 2002(02)
[6]论孔子的仁礼合一说[J]. 颜炳罡.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2)
[7]黑格尔哲学中的主奴关系[J]. 隈元泰弘,李文堂. 哲学译丛. 1991(02)
[8]《精神现象学》的主奴意识及其意义[J]. 高全喜. 天府新论. 1988(01)
本文编号:3604401
【文章来源】:广西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的意义与目的
1.2 承认理论的国外研究现状
1.3 承认理论的国内研究现状
1.4 承认理论对中国哲学的意义
1.5 本篇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黑格尔的自我意识的相互承认之路
2.1 自我意识起源于欲望
2.2 相互承认的必然性
2.3 斗争与主奴关系的形成
2.4 主人存在的矛盾
2.5 奴隶的自我实现方式
2.5.1 奴隶在恐惧中扬弃自身物性
2.5.2 奴隶在劳动中实现自我承认
2.5.3 奴隶自我实现的条件
2.6 主人实现自我的可能性探讨
2.7 承认只能在平等关系中实现
第三章 孔子仁道中实现相互承认的可能性
3.1 仁道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3.2 仁道与自我实现的可比性
3.3 仁道通过克己实现自我承认
3.4 仁道中奴隶的自我实现过程
3.5 仁道通过学习与教育发现自我独立性
3.6 仁的实现意味着给对方以承认
3.7 礼以仁道为内核以尊敬为实质
3.7.1 孔子的礼以仁道作为其内核
3.7.2 礼的实质是向对方表达尊敬
3.7.3 礼制是表达一种承认的制度
第四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五四”历史的功过及反思[J]. 吴光. 教育文化论坛. 2011(04)
[2]《精神现象学》中的主奴关系解析[J]. 杨云飞.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1(04)
[3]片面承认的全面化——论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的主奴辩证法[J]. 陈伟. 理论界. 2008(01)
[4]“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反礼教思想的现代性解读[J]. 李勇.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6)
[5]走出“主奴关系”的哲学神话[J]. 俞吾金. 东南学术. 2002(02)
[6]论孔子的仁礼合一说[J]. 颜炳罡.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2)
[7]黑格尔哲学中的主奴关系[J]. 隈元泰弘,李文堂. 哲学译丛. 1991(02)
[8]《精神现象学》的主奴意识及其意义[J]. 高全喜. 天府新论. 1988(01)
本文编号:36044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604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