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义的形而上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6 17:26
自弗雷格提出涵义概念并区分涵义与指称以来,涵义问题一直是语言哲学的核心论题。立足于讨论涵义的各种理论和争议,本文致力于在弗雷格哲学语义学纲领下,对涵义概念进行系统的分析,尝试建立一种新的涵义理论。通过深入考察弗雷格关于算术和逻辑性质的广泛思考,论文第一章讨论弗雷格区分涵义与指称的若干理论动机和基本理论运思模式,从而表明涵义的实在性这个形而上学特征是其相应语义学、认识论和心理学特征的基础。这为进行涵义的形而上学研究提供了理论动力。一般地,涵义研究都以《论涵义与指称》的开篇所勾勒的“弗雷格之谜”为出发点,并以解决弗雷格之谜作为力图实现的基本目标。第二章的探究表明,迄今可见的各种关于涵义的正面刻画都试图抓住涵义概念呈现于弗雷格之谜下的语义学、认识论和心理学特征,但都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其形而上学实在性特征。自罗素开始,对涵义概念的怀疑和攻击就构成了语言哲学的一条发展主线。论文第三章梳理涵义怀疑论的典型策略和经典论证,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罗素主义复兴的基本动机;进而,论文第四章归纳了罗素主义以单称命题观念取代弗雷格式涵义的基本进路在形而上学和语义学层面遭遇的某些内在困难。通过分析涵义这个意义的基本概...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市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注释
第一章、区分涵义与指称
第一节、区分涵义与指称的五种方式
1、逻辑定义的扩展性
2、逻辑定律的客观性
3、把握思想与确定真值
4、组合性原则
5、弗雷格之谜
第二节、涵义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形而上学特征的重要性
注释
第二章、涵义究竟是什么
第一节、作为呈现模式的涵义
第二节、作为思考方式的涵义
第三节、作为确定模式的涵义
第四节、作为描述性条件的涵义
第五节、作为指称之“档案”的涵义
第六节、作为指称之识别标准的涵义
第七节、作为语用预设的涵义
第八节、作为内涵的涵义
第九节、被遗忘的涵义的形而上学
注释
第三章、涵义怀疑论
第一节、解决弗雷格之谜必须涵义概念吗?
第二节、弗雷格式涵义概念是否可能?
第三节、涵义与语义学是否相关?
1、反对真值条件相关性
2、反对涵义决定指称
3、反对涵义在内涵语境下可充当指称
第四节、内涵性概念是否合法?
第五节、作为抽象实在的涵义是否具有可知性?
第六节、怀疑论的基本挑战
注释
第四章、反对罗素主义
第一节、模态问题
第二节、包含空名的信念报道难题
注释
第五章、意义与可能性
第一节、意义与可能性的内在关联
第二节、可能世界观念的三个要求
1、标准解释
2、核心要求
第三节、三种可能世界图景
1、岛屿图景
2、天空图景
3、倒影图景
注释
第六章、可能世界的河流图景
第一节、河流图景
第二节、可能性的基础
第三节、可能性的三种表达
第四节、可能世界的实在性
1、实在性的概念
2、可能世界的实在性
注释
第七章、作为可能世界构件的涵义
第一节、语境、命题和世界
1、语境与命题
2、关于世界的一个设定
第二节、语句涵义
1、非模态语句
2、模态语句
3、命题作为可能世界的构件
第三节、语词涵义
第四节、涵义的语义学
第五节、回应怀疑论
注释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超越弗雷格的“第三域”神话[J]. 陈波. 哲学研究. 2012(02)
[2]论广义弗雷格谜题[J]. 马明辉. 哲学研究. 2012(01)
[3]分析哲学的分析——关于分析哲学的对话[J]. 张志林,何朝安. 哲学分析. 2011(06)
[4]论非内涵语境下的替换失效现象[J]. 何朝安. 哲学动态. 2011(10)
[5]反驳克里普克的认知论证[J]. 陈波. 学术界. 2011(05)
[6]反驳克里普克的语义论证[J]. 陈波.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2)
[7]模态逻辑语义学的理论发展[J]. 朱建平.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2)
[8]社会历史的因果描述论——一种语言观和由它派生的一种新名称理论[J]. 陈波. 哲学分析. 2011(01)
[9]什么是形而上学指称——与叶闯教授商榷[J]. 江怡. 学术月刊. 2011(01)
[10]概念语义与弗雷格迷题消解[J]. 周北海. 逻辑学研究. 2010(04)
博士论文
[1]模态逻辑和本质主义[D]. 张力锋.北京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610884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市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注释
第一章、区分涵义与指称
第一节、区分涵义与指称的五种方式
1、逻辑定义的扩展性
2、逻辑定律的客观性
3、把握思想与确定真值
4、组合性原则
5、弗雷格之谜
第二节、涵义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形而上学特征的重要性
注释
第二章、涵义究竟是什么
第一节、作为呈现模式的涵义
第二节、作为思考方式的涵义
第三节、作为确定模式的涵义
第四节、作为描述性条件的涵义
第五节、作为指称之“档案”的涵义
第六节、作为指称之识别标准的涵义
第七节、作为语用预设的涵义
第八节、作为内涵的涵义
第九节、被遗忘的涵义的形而上学
注释
第三章、涵义怀疑论
第一节、解决弗雷格之谜必须涵义概念吗?
第二节、弗雷格式涵义概念是否可能?
第三节、涵义与语义学是否相关?
1、反对真值条件相关性
2、反对涵义决定指称
3、反对涵义在内涵语境下可充当指称
第四节、内涵性概念是否合法?
第五节、作为抽象实在的涵义是否具有可知性?
第六节、怀疑论的基本挑战
注释
第四章、反对罗素主义
第一节、模态问题
第二节、包含空名的信念报道难题
注释
第五章、意义与可能性
第一节、意义与可能性的内在关联
第二节、可能世界观念的三个要求
1、标准解释
2、核心要求
第三节、三种可能世界图景
1、岛屿图景
2、天空图景
3、倒影图景
注释
第六章、可能世界的河流图景
第一节、河流图景
第二节、可能性的基础
第三节、可能性的三种表达
第四节、可能世界的实在性
1、实在性的概念
2、可能世界的实在性
注释
第七章、作为可能世界构件的涵义
第一节、语境、命题和世界
1、语境与命题
2、关于世界的一个设定
第二节、语句涵义
1、非模态语句
2、模态语句
3、命题作为可能世界的构件
第三节、语词涵义
第四节、涵义的语义学
第五节、回应怀疑论
注释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超越弗雷格的“第三域”神话[J]. 陈波. 哲学研究. 2012(02)
[2]论广义弗雷格谜题[J]. 马明辉. 哲学研究. 2012(01)
[3]分析哲学的分析——关于分析哲学的对话[J]. 张志林,何朝安. 哲学分析. 2011(06)
[4]论非内涵语境下的替换失效现象[J]. 何朝安. 哲学动态. 2011(10)
[5]反驳克里普克的认知论证[J]. 陈波. 学术界. 2011(05)
[6]反驳克里普克的语义论证[J]. 陈波.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2)
[7]模态逻辑语义学的理论发展[J]. 朱建平.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2)
[8]社会历史的因果描述论——一种语言观和由它派生的一种新名称理论[J]. 陈波. 哲学分析. 2011(01)
[9]什么是形而上学指称——与叶闯教授商榷[J]. 江怡. 学术月刊. 2011(01)
[10]概念语义与弗雷格迷题消解[J]. 周北海. 逻辑学研究. 2010(04)
博士论文
[1]模态逻辑和本质主义[D]. 张力锋.北京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6108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610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