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网络交往行为与交往理性

发布时间:2022-02-10 17:11
  信息时代出现的一种新型交往形式——网络交往已经成为个体之间交往的重要形式之一。与现实交往相比,网络交往具有虚拟性、自主性、快捷性、跨地域性、非物质性等特征。在推动人类交往方式发展的同时,虚拟交往也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一些新的变化和负面影响。对此,我们迫切需要在理论层面上进行思考。马克思和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马克思与哈贝马斯都把交往作为其哲学历史观的重要理论范畴,并依据各自的交往理论,沿着不同的理论路径阐释了社会历史的演进和发展,分别创立历史唯物主义和致力于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马克思的全球视域的交往实践观在其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中居于基础地位。哈贝马斯则其以语言学为出发点建立的交往理性观作为主要理论基石完成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哈贝马斯为“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确定了一个阿基米德点,通过其引入的核心概念——交往行为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概念进行重新考察,并提出新的范畴力图取而代之。哈贝马斯用“劳动”和“相互作用”(交往)取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用交往行为取代生产方式,用“系统”和“生活世界”取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以新的理论框架来实现批判理论的深层... 

【文章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文献综述与评论
        (一) 有关哈贝马斯交往理性研究现状
        (二) 有关网络交往行为的研究现状
        (三) 网络行为与交往理性的关系研究
    三、研究的视角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视角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框架
    四、研究的目的与研究意义
        (一) 研究目标
        (二) 研究意义
第二章 马克思的交往理论
    一、马克思对交往概念的界定
    二、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 交往与生产劳动
        (二) 交往与生产力、生产关系
        (三) 交往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在机制
    引文和注释
第三章 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理论
    一、交往理性理论的提出
    二、交往行为概念
    三、生活世界与系统
    引文和注释
第四章 网络交往行为的特点及其困境
    一、网络交往行为的基本特征
    二、网络交往行为的实践定位
        (一) 网络交往行为本质上的实践性
        (二) 网络交往实践的特征和意义
    三、网络交往行为下的主体性困境与主体的自我异化
        (一) 网络交往中的主体性困境
        (二) 网络交往导致主体的自我异化
        (三) 冲突的解决途径
    引文和注释
第五章 对交往理性论的历史唯物主义审视
    一、哈贝马斯交往理性论的历史唯心主义倾向
        (一) 交往主体的抽象化
        (二) 生活世界的理想化
    二、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缺陷
        (一) 用交往重建社会基础
        (二) 用道德实践知识的学习机制重建社会进化的发展动力
        (三) 用社会组织原则重建社会形态
    引文和注释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逻辑[J]. 李佃来.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09(00)
[2]试析人类交往实践的新形态:网络交往实践[J]. 周成龙,邢云文.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4)
[3]对网络交往的哲学反思[J]. 王波.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6(03)
[4]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科学内涵的丰富性[J]. 侯治水.  沧桑. 2006(01)
[5]重置理性的路标:哈贝马斯现代性批判之维[J]. 李佃来.  求是学刊. 2005(02)
[6]哈贝马斯的反思批判的认识论及其启示[J]. 李淑梅.  教学与研究. 2004(08)
[7]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J]. 胡为雄.  教学与研究. 2004(08)
[8]唯物史观的重读及其对现代哲学的启示[J]. 张曙光.  哲学动态. 2004(01)
[9]交往形态的新变化与当代社会的新特征[J]. 赵剑英.  哲学研究. 2003(11)
[10]论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基本特征[J]. 范宝舟.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3(05)



本文编号:36192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6192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d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