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学的人学思想
发布时间:2022-02-14 15:28
所谓人学就是通过“人所依照之理”——旧理学所谓“天理”而探究“人之理”,即人的本质,人之为人的根本途径,以及人的目标和意义。冯友兰创立的新理学体系继承并发展了中国传统哲学的特质,在旧理学的基础上,将逻辑分析即他自己所说的正的方法引入哲学的研究中。他提出“真际”、“实际”和“实际底事物”三个概念,以这三个概念作为阐述其本体论的工具。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道”、“天道”、“无”、“太极”、“全”、宋明理学的“理”、“真元之气”等概念可归入“真际”范畴;“德”、“有”、“理”、“气”等概念可归入“实际”范畴;而实际存在的实体就是“实际底事物”,“实际底事物”是“真际”和“实际”的合题。这三个概念就可以概括辩证法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三段式。三段式以逻辑的方式论述道体的流行,本质在于精神的自我运动,即存在就是一流行。由本体论的推论,实体就是主体。实体对道的表现是“性”——完全表现是义理之性;实际表现是气质之性。一切实际的存在物都是主动的、积极的和“活的”,这为生命的产生奠定了逻辑基础,因而生命的产生是合理和必然的,是存在的充分体现。在生命中,尤以人又为最能体现道的流行,人作为真正的主体,...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章 本体论基础
第一节《新理学》中的本体概念
1. “规定性”界定
2. 真际、实际及实际底事物
3. 无极与太极
4. 理与气
第二节 由四组命题看冯友兰的本体论思想
第二章 作为心与性统一的人
第一节 心与性的形成
1. 性
2. 义理之性气质之性
第二节 人及其诸要素分析
1. 生命
2. 高度自为的生命——人“人者天地之心”
3. 心宇宙底心宇宙的心
4. 情欲心统性情
第三节 人性的善恶问题
1. 善的定义
2. 人性的善恶探析
第三章 作为社会历史存在的人
第一节 道德
1. 仁仁的缘由及本质
2. 仁的诸体现——义礼智信
第二节 社会历史
1. 道的流行形式——社会历史
2. 道心与人心个人与社会
第三节 冯友兰的社会历史观
第四章 作为恢复于自身的“道”
第一节 艺术
1. 艺术的实质
2. 艺术与人
第二节 鬼神宗教
1. 冯友兰的鬼神观对人的过程性的独特发挥
2. 人与宗教
第五章 人生与境界
第一节 “境界”说何以可能
第二节 诸境界英雄君子圣人
第三节 “四境界”之本质是功利境界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论冯友兰新理学对旧理学的超越[J]. 范鹏. 兰州大学学报. 2005(06)
本文编号:3624813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章 本体论基础
第一节《新理学》中的本体概念
1. “规定性”界定
2. 真际、实际及实际底事物
3. 无极与太极
4. 理与气
第二节 由四组命题看冯友兰的本体论思想
第二章 作为心与性统一的人
第一节 心与性的形成
1. 性
2. 义理之性气质之性
第二节 人及其诸要素分析
1. 生命
2. 高度自为的生命——人“人者天地之心”
3. 心宇宙底心宇宙的心
4. 情欲心统性情
第三节 人性的善恶问题
1. 善的定义
2. 人性的善恶探析
第三章 作为社会历史存在的人
第一节 道德
1. 仁仁的缘由及本质
2. 仁的诸体现——义礼智信
第二节 社会历史
1. 道的流行形式——社会历史
2. 道心与人心个人与社会
第三节 冯友兰的社会历史观
第四章 作为恢复于自身的“道”
第一节 艺术
1. 艺术的实质
2. 艺术与人
第二节 鬼神宗教
1. 冯友兰的鬼神观对人的过程性的独特发挥
2. 人与宗教
第五章 人生与境界
第一节 “境界”说何以可能
第二节 诸境界英雄君子圣人
第三节 “四境界”之本质是功利境界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论冯友兰新理学对旧理学的超越[J]. 范鹏. 兰州大学学报. 2005(06)
本文编号:36248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624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