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地易学哲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2-04-27 18:16
李光地既是清初官方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也是一位孜孜不倦、精研易理的易学家。他的易学专著《周易观彖》与《周易通论》,不仅根据古经文体例对具体卦爻辞进行阐释,也有专门对易学问题深入认真的思考。经由李光地主编的《御撰周易折中》融合不同时代的易学思想,是能够体现清初官方易学最高水平的大成之作。本文从以下四方面讨论李光地易学哲学思想。第一章的主要内容是李光地学《易》渊源,先探讨康熙帝对其易学思想的影响,二人将具体的数学知识与易理结合,制作出大量易图。受家学启蒙,李光地以程朱、蔡清、林希元为主要学习对象,入官场后结识了许多贤人名士,对其易学产生较大影响的是顾炎武与梅文鼎。第二章探讨了李光地的易学基本观点与特色,他以“四圣作易”为基础,通过折中程朱易学、折中汉宋之学、折中《易传》与《中庸》,表达自己的易学立场,完成了对诸家思想的贯通。第三章进入易学象数部分的探讨。明末清初,以利玛窦为代表的传教士为中国带来了西方先进的自然科学技术,其中包括历法、数学等知识。李光地以此结合《九章算术》与《周髀算经》中传统的数学知识,重新诠释河洛之学。他认为五、十为河洛之中数,意味着人在天地之中,应当立人极。他以阴阳解释...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引言
二、文献综述
三、选题意义
第一章 李光地易学思想渊源
一、官学影响
二、家学渊源
三、时贤启发
第二章 李光地易学基本观点与特色
一、四圣作易
二、以折中为特色的易学
第三章 明天人之理的象数学
一、河图洛书尽太极之蕴
(一) 河洛阴阳变化之数
(二) 以五、十为中数
(三) 立人极
二、先后天八卦
(一) 先天八卦
(二) 后天八卦
(三) 八卦诚明之学
第四章 本于象数的义理学
一、太极即性
二、大化流行的变易观
(一) 阴阳动静
(二) 鬼神之情状
三、乾坤心性说
(一) 乾为心坤为体
(二) 兼体乾坤心性元
(三) 乾坤诚明学之源
(四) 亨利贞之性情说
四、明心返性的修养工夫论
(一) 复于中道
(二) 离明心学
(三) 无妄则诚
(四) 中孚心学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李光地对陆王心学格致论的融摄[J]. 方遥.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1)
[2]论李光地“六经皆理”思想[J]. 王寅. 孔子研究. 2016(05)
[3]李光地性本论构建中的易学贡献[J]. 赵中国. 周易研究. 2012(05)
[4]流人陈梦雷与李光地的“蜡丸案”[J]. 王雪梅,翟敬源. 前沿. 2011(22)
[5]李光地与《周易折中》之编修[J]. 杨燕. 东南学术. 2011(04)
[6]试论李光地视域中的《周易参同契》[J]. 冯静武. 周易研究. 2008(02)
[7]中西文化的一次对话:清初传教士与《易经》研究[J]. 张西平. 历史研究. 2006(03)
[8]易学研究的视野与方法──浅议当今易学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J]. 王新春. 哲学研究. 1998(02)
[9]论李光地对清初统一事业的贡献[J]. 陈梧桐. 清史研究. 1993(01)
[10]论李光地的历史地位[J]. 陈祖武. 清史研究. 1993(01)
博士论文
[1]李光地易學研究[D]. 李志陽.福建师范大学 2014
[2]李光地与清初经学[D]. 王寅.南开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周易折中》易学思想评析[D]. 乔宗方.山东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48942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引言
二、文献综述
三、选题意义
第一章 李光地易学思想渊源
一、官学影响
二、家学渊源
三、时贤启发
第二章 李光地易学基本观点与特色
一、四圣作易
二、以折中为特色的易学
第三章 明天人之理的象数学
一、河图洛书尽太极之蕴
(一) 河洛阴阳变化之数
(二) 以五、十为中数
(三) 立人极
二、先后天八卦
(一) 先天八卦
(二) 后天八卦
(三) 八卦诚明之学
第四章 本于象数的义理学
一、太极即性
二、大化流行的变易观
(一) 阴阳动静
(二) 鬼神之情状
三、乾坤心性说
(一) 乾为心坤为体
(二) 兼体乾坤心性元
(三) 乾坤诚明学之源
(四) 亨利贞之性情说
四、明心返性的修养工夫论
(一) 复于中道
(二) 离明心学
(三) 无妄则诚
(四) 中孚心学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李光地对陆王心学格致论的融摄[J]. 方遥.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1)
[2]论李光地“六经皆理”思想[J]. 王寅. 孔子研究. 2016(05)
[3]李光地性本论构建中的易学贡献[J]. 赵中国. 周易研究. 2012(05)
[4]流人陈梦雷与李光地的“蜡丸案”[J]. 王雪梅,翟敬源. 前沿. 2011(22)
[5]李光地与《周易折中》之编修[J]. 杨燕. 东南学术. 2011(04)
[6]试论李光地视域中的《周易参同契》[J]. 冯静武. 周易研究. 2008(02)
[7]中西文化的一次对话:清初传教士与《易经》研究[J]. 张西平. 历史研究. 2006(03)
[8]易学研究的视野与方法──浅议当今易学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J]. 王新春. 哲学研究. 1998(02)
[9]论李光地对清初统一事业的贡献[J]. 陈梧桐. 清史研究. 1993(01)
[10]论李光地的历史地位[J]. 陈祖武. 清史研究. 1993(01)
博士论文
[1]李光地易學研究[D]. 李志陽.福建师范大学 2014
[2]李光地与清初经学[D]. 王寅.南开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周易折中》易学思想评析[D]. 乔宗方.山东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489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648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