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对唯物史观的运用及其当代启示
本文关键词:李大钊对唯物史观的运用及其当代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李大钊是我国阐释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开拓者。李大钊之所以能够成为我国最先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学者,关键就在于他接受了唯物主义历史观。李大钊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现实联系起来,独创性地扩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内容,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历程,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珍贵的精神财产。面临社会思潮发展的多元化的趋势,研究和探讨李大钊的唯物史观,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思想上的指导意义。本文着眼于对李大钊的唯物史观的文献阅读的基础上,对李大钊唯物史观形成和发展的理论渊源和背景进行阐述,研究分析了李大钊唯物史观的内容及具体运用,结合中国实际,分析并研究李大钊的唯物史观对中国发展的当代启示。本文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考察了李大钊唯物史观的形成背景及过程。李大钊唯物史观形成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李大钊早期的民彝史观的形成背景和主要内容及其局限性。第二部分主要探讨了李大钊对唯物史观的传播。李大钊同志自十月革命之后,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并开始在国内进行积极宣传,采取多种方式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进行传播。第三部分主要研究李大钊对唯物史观的阐释。经济原因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阐明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论证了阶级斗争对人类社会变革的巨大作用,揭示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作用。第四部分主要探讨了李大钊对唯物史观的运用。李大钊运用唯物史观研究中国历史发展,为革命寻找正确方向,并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武器展开与非马克思主义的论争,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评判中西文化,用唯物史观研究人生问题。第五部分主要探究李大钊对唯物史观中国化所做的历史贡献与启示。李大钊对唯物史观的阐释和运用,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基本原则,通过理论论战捍卫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为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新的启示。
【关键词】:李大钊 唯物史观 当代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0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14
- 一、选题依据8
-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8-9
- 三、研究综述9-12
- 四、研究的思路和方法12-13
- 五、本文创新之处13-14
- 一、李大钊接受唯物史观的社会背景及其民彝史观14-18
- (一)社会背景14-15
- (二)李大钊的民彝史观15-18
- 二、李大钊对唯物史观的接受和传播18-23
- (一)宣传十月革命开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理论的认知18-19
- (二)循序渐进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19-21
- (三)采取多种方式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21-23
- 三、李大钊对唯物史观的阐释23-29
- (一)强调经济因素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23-24
- (二)阐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24-25
- (三)论证阶级斗争对人类社会变革的巨大作用25-26
- (四)揭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作用26-29
- 四、李大钊对唯物史观的运用29-35
- (一)运用唯物史观研究中国革命的道路29-30
- (二)以唯物史观为理论武器展开与非马克思主义的论争30-32
- (三)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评判中西文化32-33
- (四)用唯物史观研究人生问题33-35
- 五、李大钊对唯物史观中国化所做的历史贡献与启示35-40
- (一)李大钊对唯物史观中国化所做的历史贡献35-37
- (二)李大钊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启示37-40
- 结束语40-41
- 参考文献41-44
- 后记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费利群;;列宁全球化理论遗产及其当代启示[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魏书胜;刘国华;;“哲学的问题”之历史类型及当代启示[J];长白学刊;2006年04期
3 平静;陈雪樵;;天人合一观的当代启示[J];陕西教育·理论;2006年Z1期
4 吴建良;;马克思对“发展”概念的辩证理解及当代启示[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5 宋严;;管窥马克思“社会”范畴文本维度及当代启示[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8年12期
6 高景林;;简论周恩来的人格和外交及当代启示[J];科技信息;2012年32期
7 车玉玲;;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转向与当代启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4年01期
8 安涛;;早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实践品格及其当代启示[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2年01期
9 胡海波;郭凤志;;马克思恩格斯文化理论的研究方法与叙述方法及其当代启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10 潘惠香;;从“哲学”到“实证科学”:马克思研究立场转变的当代启示[J];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孙磊;;马克思的生态价值思想及其当代启示[A];“历史唯物主义与民族复兴之路”全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2 何贻纶;;马克思平等观及其当代启示——以《哥达纲领批判》为视角[A];“公平、公正、平等: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3年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庞晓明;;第二国际后期的理论偏差、后果及其当代启示[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前沿和热点问题”学术研讨会暨2007年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李仙娥;万东东;;《资本论》中的生态危机思想及其当代启示[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暨商洛率先突破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黄威威;;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技术观及其当代启示[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中国边疆稳定和发展研究”首席专家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 邢广程;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与当代启示[N];光明日报;2014年
2 刘晓春;鄂伦春族生态理念的当代启示[N];中国民族报;2013年
3 山东省济宁市民政局局长 徐建设;儒家慈善文化的当代启示[N];光明日报;2013年
4 田心铭 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恩格斯晚年书信中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及其当代启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江苏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 执笔人 双传学;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风及其当代启示[N];新华日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利娟;胡锦涛人民利益观及其当代启示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田元甲;列宁探索俄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其当代启示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3 查添钰;刘少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5年
4 马琴;中国传统勇德思想的历史嬗变及其当代启示[D];新疆师范大学;2015年
5 王含;“斯密问题”及其当代启示[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6 白宝成;毛泽东反腐倡廉思想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7 张奶梅;论马克思的群众观[D];贵州师范大学;2015年
8 胡静;中国古典文学的教化功能及当代启示[D];齐齐哈尔大学;2015年
9 张剑峰;马克思公共精神及其当代启示[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10 王亚男;曾国藩家教思想及其当代启示[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李大钊对唯物史观的运用及其当代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87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68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