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思维方式角度反思马克思“人的本质”两命题
发布时间:2022-10-15 15:20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的人的本质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和“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两个命题,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之一,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学者们往往侧重于对“人的本质”的内容界定,而忽视了马克思在这个问题上所体现的思维方式本身的变革过程。事实上,哲学理论和思维方式是相辅相成的,思维方式的恰当与否,直接决定着哲学理论是否合理、深刻和彻底,因此,从思维方式的角度解读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两个命题,具有重要意义。传统哲学在本质主义思维方式的支配下,普遍存在着漠视人的倾向。而正是由于确立了独特的实践思维方式,马克思才第一次正确地揭示了人的本质。从《手稿》到《提纲》以及《形态》,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经历了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这个过程体现着马克思逐步摆脱传统的本质主义思维方式的束缚而向实践思维方式深刻转变的轨迹。 全文共分五部分来论述马克思在“人的本质”问题上实现的思维方式的变革。第一部分总结国内学术界对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研究成果,进而分析其中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从中引出本文要讨论的问题。第二部分概述本质主义思维方式的含义和特征,并结合...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国内学术界研究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现状
(一) 研究成果
(二) 存在的问题及根源
二、本质主义思维方式及传统哲学人学理论
(一) 本质主义思维方式的概念
(二) 传统哲学人学理论的发展
三、《手稿》中体现着双重思维方式
(一) 本质主义思维方式的某些迹象
(二) 反叛本质主义的表现及其蕴涵的实践思维的萌芽
四、《提纲》中开始形成实践思维方式
(一) 以现实的人及其活动为逻辑起点考察人的本质
(二) 以社会关系为视角、历史性为原则理解人的本质
(三) 确立主客体统一的新基础,凸显人的主体性
(四) 确立实践为实现人的本质的现实路径
五、《提纲》在“人的本质”问题上优越于《手稿》之处
(一) 以具体的个人克服抽象的“类”
(二) 实现了人的本质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三) 蕴涵了事实与价值、现实与理想统一的重要旨趣
(四) 以革命取代复归使人的本质的实现路径更具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再认识[J]. 刘艳丽,王爱敏.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8(06)
[2]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深层检视[J]. 李怡,赵庆元. 求实. 2008(06)
[3]解放思想与突破“本质主义”观念束缚[J]. 张兴国. 党政干部学刊. 2008(05)
[4]近年来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研究述评——兼论究竟如何界定人的本质[J]. 陈曙光. 攀登. 2007(01)
[5]反本质主义[J]. 和磊. 国外理论动态. 2006(11)
[6]从人道主义到马克思人学[J]. 韩庆祥. 学习与探索. 2005(06)
[7]《德意志意识形态》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三个问题[J]. 黄楠森.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5(04)
[8]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三个界定[J]. 赵家祥.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5(07)
[9]实体主义、人本主义与马克思的现代哲学范式革命[J]. 范海武,刘怀玉. 学术研究. 2004(08)
[10]马克思人性观的现代解读[J]. 潘天强.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4(03)
本文编号:3691543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国内学术界研究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现状
(一) 研究成果
(二) 存在的问题及根源
二、本质主义思维方式及传统哲学人学理论
(一) 本质主义思维方式的概念
(二) 传统哲学人学理论的发展
三、《手稿》中体现着双重思维方式
(一) 本质主义思维方式的某些迹象
(二) 反叛本质主义的表现及其蕴涵的实践思维的萌芽
四、《提纲》中开始形成实践思维方式
(一) 以现实的人及其活动为逻辑起点考察人的本质
(二) 以社会关系为视角、历史性为原则理解人的本质
(三) 确立主客体统一的新基础,凸显人的主体性
(四) 确立实践为实现人的本质的现实路径
五、《提纲》在“人的本质”问题上优越于《手稿》之处
(一) 以具体的个人克服抽象的“类”
(二) 实现了人的本质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三) 蕴涵了事实与价值、现实与理想统一的重要旨趣
(四) 以革命取代复归使人的本质的实现路径更具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再认识[J]. 刘艳丽,王爱敏.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8(06)
[2]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深层检视[J]. 李怡,赵庆元. 求实. 2008(06)
[3]解放思想与突破“本质主义”观念束缚[J]. 张兴国. 党政干部学刊. 2008(05)
[4]近年来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研究述评——兼论究竟如何界定人的本质[J]. 陈曙光. 攀登. 2007(01)
[5]反本质主义[J]. 和磊. 国外理论动态. 2006(11)
[6]从人道主义到马克思人学[J]. 韩庆祥. 学习与探索. 2005(06)
[7]《德意志意识形态》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三个问题[J]. 黄楠森.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5(04)
[8]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三个界定[J]. 赵家祥.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5(07)
[9]实体主义、人本主义与马克思的现代哲学范式革命[J]. 范海武,刘怀玉. 学术研究. 2004(08)
[10]马克思人性观的现代解读[J]. 潘天强.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4(03)
本文编号:36915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691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