拷问生存 ——个体生存意义的历史追问和当代诉求
发布时间:2022-11-05 07:15
生存之于人类,是一个不证自明、不言而喻的问题;但是生存意义的追问在人类文明史的进程中却成为一直以来纠扰不清的问题。从传统哲学中对“本体”的追问到现代哲学中对“自我”的寻找,实际上都是身处于纷繁世界的个体,在主体意识逐步觉醒过程中为自己生存意义定位的问题。 自古希腊以来,传统哲学中对“本体”的追问,试图给予个体生存一种“崇高的意义”,“无我”和“忘我”成为主体最崇高的精神追求和最有意义的生存目标。但是,随着文艺复兴主体意识的启蒙,充满创造性冲动和能动性自觉的主体,面对着这些“崇高意义”感到的不是发自内心的激情昂扬,而是一种“生命中不能承受”的重负,所以,在近代哲学中颠覆了“崇高意义”之后树立了“寻找自我”的旗帜,通过理性的觉醒来唤醒个体生存的意义。近代理性中对个体生存的本质把握是片面的,所以这一时期,人的觉醒和人的发现最后在尼采哲学中以对理性的全面颠覆而告终。现代存在主义哲学中,也对个体的生存及其意义进行了不断的追问,从海德格尔到萨特,他们的理论中有一种极其贴近“自我”,关照“个体”的人文关怀,尤其在萨特哲学中更加散发着一种“人人成为自己的上帝”的期待,企盼“自为”与“自...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从"追求崇高"到"寻找自我":个体生存意义的历史演变
(一)、从"追求崇高"到"躲避崇高"
1、传统哲学的"本体"追溯
2、"本体"在个体生存意义指导上的缺失
3、"躲避崇高"
(二)、从"人的发现"到"人的失落"
1、对神学的反叛和"人的发现"
2.理性的片面觉醒和人的"片面发现"
(三)、颠覆理性重新寻找自我
1、"拒斥科学"
2、"拒斥理性"
二:从"向死而生"到"自为存在":个体生存意义的时间之维
(一)、海德格尔:"向死而生"
1、"向死而生"的理论前提:"此在"
2、"向死而生"的生存论意义
(二)、萨特:"自为存在"
1、虚无的存在
2、自为的存在
3、他人,就是地狱
三:"德性之后"和"社群主义":个体生存意义的社会之根
(一)、批判"自由主义"
1、对"自我优先"的批判
2、对"普遍正义"的批判
(二)、德性之后与社群主义
1、德性优先于正义
2、德性之后
3、美德与实践
四:从"现实个体"到"自我实现":个体生存意义的现实归宿
(一)、"现实的人":个体生存意义的现实主体
1、实践性:"现实的人"的存在前提
2、历史性:"现实的人"的本质规定
(二)、现实个体的生存需要意义关照
1、意义的困惑
2、意义的辩正
(三)、"自我实现":个体生存意义的现实归宿
1、和谐社会:在传统和现代的冲突中共存
2、自我实现:个性的全面发展
3.必须强化个体对社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702146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从"追求崇高"到"寻找自我":个体生存意义的历史演变
(一)、从"追求崇高"到"躲避崇高"
1、传统哲学的"本体"追溯
2、"本体"在个体生存意义指导上的缺失
3、"躲避崇高"
(二)、从"人的发现"到"人的失落"
1、对神学的反叛和"人的发现"
2.理性的片面觉醒和人的"片面发现"
(三)、颠覆理性重新寻找自我
1、"拒斥科学"
2、"拒斥理性"
二:从"向死而生"到"自为存在":个体生存意义的时间之维
(一)、海德格尔:"向死而生"
1、"向死而生"的理论前提:"此在"
2、"向死而生"的生存论意义
(二)、萨特:"自为存在"
1、虚无的存在
2、自为的存在
3、他人,就是地狱
三:"德性之后"和"社群主义":个体生存意义的社会之根
(一)、批判"自由主义"
1、对"自我优先"的批判
2、对"普遍正义"的批判
(二)、德性之后与社群主义
1、德性优先于正义
2、德性之后
3、美德与实践
四:从"现实个体"到"自我实现":个体生存意义的现实归宿
(一)、"现实的人":个体生存意义的现实主体
1、实践性:"现实的人"的存在前提
2、历史性:"现实的人"的本质规定
(二)、现实个体的生存需要意义关照
1、意义的困惑
2、意义的辩正
(三)、"自我实现":个体生存意义的现实归宿
1、和谐社会:在传统和现代的冲突中共存
2、自我实现:个性的全面发展
3.必须强化个体对社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7021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702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