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的君相观
发布时间:2022-11-05 12:29
荀子是战国末叶的儒家学者,同时面对春秋以来士君子领导地方政治的儒家治理传统和战国时代新兴的官僚集权政治,本文试图探讨荀子如何在这两种不同的政治模式中进行取舍、折中,从而能够既保留儒家士君子治理地方的政治经验,又使得士君子阶层在新的集权国家的政治构架中可以生存。 荀子一方面接受了战国以来的集权政治,另一方面,在实际政治中又努力将治权安排在士君子手中,为其预留了足够的政治活动空间,而士君子参与政治后的最高体现——“相”,则成为儒家在集权政治体制下新的寄托,春秋时期士君子与国君的关系问题,遂演变为此时的“君”、“相”关系问题。之所以选取“君”、“相”关系为切入点,首先是因为《荀子》一书中诸多篇章都有关于“君”和“相”(包括士君子)的相关讨论,为进一步的系统研究提供了比较扎实的文献依据;其次,是源于春秋战国以来,政治问题的演进路径,使得“君”、“相”关系问题成为理解当时社会和政治演变的关键,同时也是理解荀子政治思想的一把钥匙。 “君”、“相”关系的实质,是政治权力该如何分配的核心问题。荀子和传统儒家一样,对士君子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都极为用心,但战国以来的社会环境大变,以《论语...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序论
第二章 继承与创新
1 孔子时的修身政治学
2 荀子的继承与创新
1) 君子与小人
2) 人治与法治
第三章 荀子论君相关系
1 通论君相职责
2 政治的根基在下层
3 治之原与民之原
4 政治权力的归属、继承和转移
第四章 重新评价荀子的政治思想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先秦儒学中的圣人之德与圣人之位——以秩序建构为中心[J]. 成云雷. 哲学研究. 2007(12)
[2]先秦儒墨道法有关国家政治体制诉求论析[J]. 柏维春. 政治学研究. 2007(04)
[3]荀子“法后王”及其儒学史意义[J]. 张德苏. 孔子研究. 2007(02)
[4]荀子思想中“解蔽”、“正名”的政治意义[J]. 张铉根. 社会科学战线. 2004(01)
[5]荀子的政治哲学[J]. 宋志明.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999(03)
本文编号:3702604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序论
第二章 继承与创新
1 孔子时的修身政治学
2 荀子的继承与创新
1) 君子与小人
2) 人治与法治
第三章 荀子论君相关系
1 通论君相职责
2 政治的根基在下层
3 治之原与民之原
4 政治权力的归属、继承和转移
第四章 重新评价荀子的政治思想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先秦儒学中的圣人之德与圣人之位——以秩序建构为中心[J]. 成云雷. 哲学研究. 2007(12)
[2]先秦儒墨道法有关国家政治体制诉求论析[J]. 柏维春. 政治学研究. 2007(04)
[3]荀子“法后王”及其儒学史意义[J]. 张德苏. 孔子研究. 2007(02)
[4]荀子思想中“解蔽”、“正名”的政治意义[J]. 张铉根. 社会科学战线. 2004(01)
[5]荀子的政治哲学[J]. 宋志明.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999(03)
本文编号:37026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702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