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新世训》的现代价值探析
发布时间:2022-12-22 20:42
《新世训》是冯友兰先生著名的“贞元六书”的第三书,是六书中唯一对人伦日用之理进行详尽阐述与分析的一部。由于它不是一部纯哲学著作,冯先生晚年对它评价又不高,在学界研究一直不太受到重视。其实,《新世训》是有着自己独特的意义和价值的,它正是因其通俗易懂又不乏深刻,成为了六书中最具平民风格、最能被普通读者所理解和喜爱的一部。有感于哲学应该贴近生活、贴近民众,本文选择《新世训》为研究对象,从四个方面较为全面的探讨了其现代价值:第一,《新世训》阐释了为人处世的普遍道理和准则,其中所讲述的生活方法对于我们现代人培养和树立科学的生活观,共建现代和谐生活有积极的意义。第二,《新世训》以理性精神为指导,对传统道德观念的阐释是多角度的,能够促进个体对传统道德观念的理性认同与自觉践履,这对于我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有很大启发。第三,《新世训》运用理性的分析方法、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既阐明了传统道德中抽象、永恒的价值,又赋予了传统新的内容,这种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对传统文化的阐释方式,对我们今天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有着深刻启迪。第四,《新世训》具有浓厚的平民风格和生活气息,这对于解决我们现存的...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缘起和意义
1.2 本课题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创新点与难点
2 《新世训》之于哲学与时代
2.1 《新世训》之哲学意义
2.2 《新世训》之时代精神
3 《新世训》生活方法探析及应用
3.1 “行忠恕”
3.2 “道中庸”
3.3 “致中和”
3.4 “为无为”
3.5 “存诚敬”
3.6 “励勤俭”
4 《新世训》对现代社会的多方面启示
4.1 《新世训》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启示
4.2 《新世训》对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启示
4.3 《新世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启示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尊理性而道中庸:浅析《新世训》之于冯友兰哲学[J]. 胡少诚. 江汉论坛. 2009(07)
[2]《新世训》的生活方法论与实用主义[J]. 顾红亮. 哲学研究. 2009(05)
[3]让哲学亲近生活——艾思奇《大众哲学》给我们的启示[J]. 李兵. 昆明学院学报. 2009(01)
[4]冯友兰《新世训》:中国传统道德观念的理性化转换[J]. 邓联合. 南京社会科学. 2008(02)
[5]《新世训》何以为“训”[J]. 张萍,文敏. 红河学院学报. 2007(01)
[6]儒家“和谐”文化思想浅议[J]. 陈曙光.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 2007(01)
[7]冯友兰“尊理性、行忠恕”生活方法的现代思考[J]. 曾黎.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11)
[8]哲学的生活气息与大众风格[J]. 郝立新.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6)
[9]诚信与做人——存在论视域中的诚信[J]. 曹刚,屈明珍. 现代大学教育. 2006(05)
[10]企业家喜欢老子的四条理由[J]. 杨鹏. 中外管理. 2006(07)
本文编号:3724009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缘起和意义
1.2 本课题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创新点与难点
2 《新世训》之于哲学与时代
2.1 《新世训》之哲学意义
2.2 《新世训》之时代精神
3 《新世训》生活方法探析及应用
3.1 “行忠恕”
3.2 “道中庸”
3.3 “致中和”
3.4 “为无为”
3.5 “存诚敬”
3.6 “励勤俭”
4 《新世训》对现代社会的多方面启示
4.1 《新世训》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启示
4.2 《新世训》对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启示
4.3 《新世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启示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尊理性而道中庸:浅析《新世训》之于冯友兰哲学[J]. 胡少诚. 江汉论坛. 2009(07)
[2]《新世训》的生活方法论与实用主义[J]. 顾红亮. 哲学研究. 2009(05)
[3]让哲学亲近生活——艾思奇《大众哲学》给我们的启示[J]. 李兵. 昆明学院学报. 2009(01)
[4]冯友兰《新世训》:中国传统道德观念的理性化转换[J]. 邓联合. 南京社会科学. 2008(02)
[5]《新世训》何以为“训”[J]. 张萍,文敏. 红河学院学报. 2007(01)
[6]儒家“和谐”文化思想浅议[J]. 陈曙光.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 2007(01)
[7]冯友兰“尊理性、行忠恕”生活方法的现代思考[J]. 曾黎.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11)
[8]哲学的生活气息与大众风格[J]. 郝立新.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6)
[9]诚信与做人——存在论视域中的诚信[J]. 曹刚,屈明珍. 现代大学教育. 2006(05)
[10]企业家喜欢老子的四条理由[J]. 杨鹏. 中外管理. 2006(07)
本文编号:37240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724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