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实践观视域下的生态文明
发布时间:2017-05-17 07:06
本文关键词:论马克思实践观视域下的生态文明,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生态文明是人类在科学认识外部世界并积极改造外部世界的基础上形成的人与外部世界和谐共生的一种文明形态。随着人类认知能力的不断发展,生态文明思想逐渐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也随之不断变化和发展。目前,人类社会出现了一系列的环境危机和生态危机,工业文明的不断发展使人类陷入严重的生态危机之中,生态文明也开始被各个国家重视起来。在中国,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政府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使得生态文明成为当前我国乃至世界所共同关注的一个领域。马克思实践观立足于人类基本实践活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破坏性进行了深刻批判,为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指明了方向。本文在对马克思实践观的理论来源、形成发展及基本内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其中的生态文明思想,对构建当代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和进行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包含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分析国内外研究情况,阐述了国内外马克思实践观对生态文明研究的现状。第二部分介绍马克思实践观是在批判吸收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等人实践观点的基础上产生的,经历了从萌芽到不断成熟的发展过程。第三部分较为系统的分析了马克思实践观下的生态文明蕴涵,从其形成与发展、本质与特征、方向与意义对生态文明的内涵和表现做了一定程度的论述。第四部分讲的是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发展过程,突出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的中国化进程。最后一个部分是结合我国具体国情,研究指出在马克思实践观视域下中国生态文明的实践路径,为我国建设成为经济、文化和生态大国提出了一些建议。 马克思实践观中的生态文明意蕴对构建当代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是揭示生态文明的本质内涵、价值指向和实践原则的重要理论来源。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实践活动的生态破坏性的深刻批判及对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设想,为正确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期性和阶段性提供了理论指导。同时,马克思实践观中的生态文明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也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指南。我们应以马克思实践观为指导,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结合本国具体国情,不断发展生态生产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及其他相关法律制度,变革自身实践观念并不断提高认识实践能力,更加全面合理地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促进社会文明持续的,积极的向前发展。马克思实践观就是从人类社会的整体性去考虑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将人类社会作为一个系统,去考虑这个系统与自然界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在马克思看来,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历史只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人们在改造的过程中是通过自身需求来制定目标方案,并依据它实施方案的、反馈调节,最后总结为以后的实践指导理论。因此,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有些关系是不恰当的,从而引发许多生态问题。 实践是贯穿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一条主线,马克思观点引导人类文明的实践方向,放弃生态文明观念的片面性各种生态理论的文明马克思主义的实际意义,是最科学,指导意义的人类生态文明的最实用的理论的发展。因此,研究和马克思的生态文明,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具体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的做法,生态文明的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我们可以从马克思实践观发掘出生态文明的产生根源和本质内涵。可以说,马克思一方面批判了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实践活动对生态的破坏,另一方面也设想了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根据马克思的概念实践的深入研究和探讨,从设计,克服社会关系的实际问题,我们的重点是通过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生态文明不足,生态生产力研究西方系统的生态意蕴,进一步阐述了一种内在的实践中,马克思的实践综合生态系统为基础的观点,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而目前的生态文明更加科学合理的指导了。本文运用了文献研究法、辩证分析法和对比研究法。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文献研究收集的经典文学作品,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了马克思的实践意义。辩证分析方法在实践中所描述马克思对各种具体的做法来看。生态文明的差异资本主义社会的实践和理论,马克思的解释方法的对比研究,从而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能够更好地指导我们的生态文明。本文不只是局限于对生态文明的概念和内涵的界定,也不是通过现实的实践问题来研究生态文明的建设实践路径,而是避开以往从实践目的谈生态文明,转而从实践的来源和具体内容来阐释生态文明。
【关键词】:马克思 实践观 生态文明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017;X2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10
- 绪论10-14
- (一) 国外研究状况10-11
- (二) 国内研究状况11-12
- (三) 选题依据、意义、方法及创新点12-14
- 一、马克思实践观的蕴涵14-26
- (一) 马克思实践观的理论来源14-19
- 1. 亚里士多德的实践观14-15
- 2. 康德的实践观15-16
- 3. 黑格尔的实践观16-19
- (二) 马克思实践观的形成发展19-22
- 1. 马克思实践观的历史形成19-20
- 2. 马克思实践观的发展过程20-22
- (三) 马克思实践观的基本内涵22-26
- 1. 科学地理解和解释实践22-23
- 2. 从实践的角度来理解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23-24
- 3. 马克思实践理论下的三大实践24-26
- 二、马克思实践观下生态文明的蕴涵26-37
- (一) 马克思实践观下生态文明的形成与发展26-29
- 1. 生态文明的形成26-27
- 2. 生态文明的发展27-29
- (二) 马克思实践观下生态文明的本质与特征29-33
- 1. 生态文明的本质29-31
- 2. 生态文明的特征31-33
- (三) 马克思实践观下生态文明的意义与方向33-37
- 1. 生态文明的意义33-34
- 2. 生态文明的方向34-37
- 三、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实践的发展37-42
- (一) 苏俄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37-38
- 1. 列宁的生态文明思想37
- 2. 布哈林的生态文明思想37-38
- (二) 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38-39
- 1. 卢卡奇的生态文明思想38
- 2. 法兰克福学派的生态文明思想38-39
- (三) 中国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39-42
- 1.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中国化39-40
- 2. 当代中国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40-42
- 四、马克思实践观视域下中国生态文明的建设42-49
- (一) 马克思实践观下中国生态文明的理论探索42-45
- 1. 马克思实践观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启示42-44
- 2. 马克思实践观下中国生态文明理论建设的进程44-45
- (二) 马克思实践观下中国生态文明的具体活动45-49
- 1. 当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困境与原因45-46
- 2. 当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路径46-49
- 结论49-50
- 参考文献50-54
- 致谢54-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是丽娜;王国聘;;生态文明理论研究述评[J];社会主义研究;2008年01期
2 刘延春;关于生态文明的几点思考[J];生态文化;2004年01期
3 伍俊斌;;国外发展理论的历史嬗变及其意义[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康宇;;儒释道生态伦理思想比较[J];天津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5 倪志安;祝伟;;科学发展观的马克思实践历史观解读[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方世南;生态文明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科学建构[J];学术研究;2003年07期
7 邹诗鹏;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生存论基础[J];学术月刊;2003年07期
8 刘敬鲁;;“合理实践—不合理实践”:马克思实践观的深层框架及其意义[J];学术月刊;2006年03期
本文关键词:论马克思实践观视域下的生态文明,,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27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72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