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马克思主义人才观论析
发布时间:2023-02-23 10:51
每一种思想的形成都离不开特定的时代背景,对李大钊思想的考察也要结合他的成长过程,分析其思想的演变。李大钊成长于内忧外患的时局,西学东渐之趋势中,先后受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共产主义的熏陶,而他最后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这一抉择与历史之背景、时代之任务是分不开的。我们可以将李大钊的成长轨迹分为四个阶段,即幼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和壮年时期,剖析李大钊人才观的发展轨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释李大钊人才观的基本内容。李大钊人才观的观点概要如下:与世界观,李大钊始终以马克思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为基础,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做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利器;于人生观,李大钊认为要再造“青春”;于价值观的实践,李大钊号召青年们不要畏惧牺牲。此外,李大钊的人才观是蕴含着阶级性的,他通过阶级对立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对人们的精神剥削。李大钊还提出了政治运动和社会运动实践也是人才的成长途径。他指出人才要达到“物心两面、灵肉一致”。他还主张促进新文化发展以思想的解放突破传统。李大钊的人才观面向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判断。其人才观主要面向青年、工人、农民和妇女,认为青年是“国家之魂”;对于工人和农民,李大钊始终认为工农是民主革命...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内研究现状
2.2 国外研究现状
3 研究思路和方法
3.1 研究思路
3.2 研究方法
4 创新点与不足
第1章 李大钊的人生轨迹
1.1 李大钊幼年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1892-1905)
1.1.1 早年生活的心理冲击
1.1.2 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
1.2 李大钊少年时期:西方思想的冲击(1905-1913)
1.2.1 开始接受新式教育
1.2.2 进一步学习西方思想
1.3 李大钊青年时期:马克思主义的洗礼(1913-1917)
1.3.1 对资产阶级理论的失望
1.3.2 初步转向马克思主义
1.4 李大钊壮年时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1917-1927)
1.4.1 俄国革命爆发、积极学习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
1.4.2 在北大任教、教授宣传马克思主义
第2章 李大钊马克思主义人才观的观点和性质
2.1 李大钊人才观的重要观点
2.1.1 以唯物史观基础的世界观
2.1.2 以“青春”思想为核心的人生观
2.1.3 以牺牲精神为基础的价值观
2.3 李大钊人才观的基本性质
2.3.1 旗帜鲜明的阶级性
2.3.2 社会政治的实践性
2.3.3 物心灵肉的全面性
2.3.4 突破传统的批判性
第3章 李大钊马克思主义人才观的培养群体和标准
3.1 李大钊人才观的培养对象
3.1.1 青年学生
3.1.2 工人
3.1.3 农民
3.1.4 妇女
3.2 李大钊马克思主义人才标准
3.2.1 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3.2.2 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立场
3.2.3 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2.4 互助博爱的德性
第4章 李大钊人才思想的实践手段
4.1 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组织
4.1.1 成立首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4.1.2 创办学术性政治团体“少年中国学会”
4.2 设立理论传播刊物
4.2.1 编辑《新青年》杂志进行理论指导
4.2.2 开设《每周评论》报刊加强政治导向
4.3 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教导
4.3.1 首次设立马克思主义课程
4.3.2 带领青年学生投身政治和社会实践
4.4 领导工人、农民和妇女的解放运动
4.4.1 激发工人、农民和妇女的思想觉醒
4.4.2 组织成立无产阶级的政治团体
第5章 李大钊人才思想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5.1 历史价值
5.1.1 培养发展了毛泽东等第一批马克思主义者
5.1.2 为社会主义人才思想定下了基调
5.2 现实意义
5.2.1 坚持马克思主义准则,“调和”古今中西之文化孕育人才发展
5.2.2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则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本文编号:3748391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内研究现状
2.2 国外研究现状
3 研究思路和方法
3.1 研究思路
3.2 研究方法
4 创新点与不足
第1章 李大钊的人生轨迹
1.1 李大钊幼年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1892-1905)
1.1.1 早年生活的心理冲击
1.1.2 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
1.2 李大钊少年时期:西方思想的冲击(1905-1913)
1.2.1 开始接受新式教育
1.2.2 进一步学习西方思想
1.3 李大钊青年时期:马克思主义的洗礼(1913-1917)
1.3.1 对资产阶级理论的失望
1.3.2 初步转向马克思主义
1.4 李大钊壮年时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1917-1927)
1.4.1 俄国革命爆发、积极学习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
1.4.2 在北大任教、教授宣传马克思主义
第2章 李大钊马克思主义人才观的观点和性质
2.1 李大钊人才观的重要观点
2.1.1 以唯物史观基础的世界观
2.1.2 以“青春”思想为核心的人生观
2.1.3 以牺牲精神为基础的价值观
2.3 李大钊人才观的基本性质
2.3.1 旗帜鲜明的阶级性
2.3.2 社会政治的实践性
2.3.3 物心灵肉的全面性
2.3.4 突破传统的批判性
第3章 李大钊马克思主义人才观的培养群体和标准
3.1 李大钊人才观的培养对象
3.1.1 青年学生
3.1.2 工人
3.1.3 农民
3.1.4 妇女
3.2 李大钊马克思主义人才标准
3.2.1 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3.2.2 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立场
3.2.3 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2.4 互助博爱的德性
第4章 李大钊人才思想的实践手段
4.1 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组织
4.1.1 成立首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4.1.2 创办学术性政治团体“少年中国学会”
4.2 设立理论传播刊物
4.2.1 编辑《新青年》杂志进行理论指导
4.2.2 开设《每周评论》报刊加强政治导向
4.3 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教导
4.3.1 首次设立马克思主义课程
4.3.2 带领青年学生投身政治和社会实践
4.4 领导工人、农民和妇女的解放运动
4.4.1 激发工人、农民和妇女的思想觉醒
4.4.2 组织成立无产阶级的政治团体
第5章 李大钊人才思想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5.1 历史价值
5.1.1 培养发展了毛泽东等第一批马克思主义者
5.1.2 为社会主义人才思想定下了基调
5.2 现实意义
5.2.1 坚持马克思主义准则,“调和”古今中西之文化孕育人才发展
5.2.2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则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本文编号:37483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748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