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四端”说研究
本文关键词:《孟子》“四端”说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四端”是孟子性善论的基础。在情感层面,“四端”可以理解为四种特殊的道德情感,不同于一般的自然情感,也不同于西方伦理学所讨论的道德情感不同。孟子所讲的“四端”超越了“情”的一般意义,它具有自身的内在超越性,将生理欲望、苦乐感受排除在外,不被外物所牵。道德判断的方向全在于存心当下的恰当呈现,在于存心的自主选择。所以后世的儒者提出“心即理”的观点,认为心、性为一。“理”与“性”是形上、客观层面的,作为其萌芽之端的“心”自是与其同一的。然而,“四端”仍具有情感的特性,具有感性、经验的面向。这会不会妨碍“四端”的普遍、客观性?历史地看,“四端”是一种心理形式,是人类长时间历史积累形成的人性能力,有认知、意志、思维等因素掺杂其中,是理性、情感、欲望提炼、交融的结果。由于人类共同的生存实践,“四端”通过实践、教育的过程内化于每个个体心中,不同时间、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能产生共鸣。就此而言,“四端”具有道德主体所必需的普遍性、客观性。进而言之,“四端”作为道德主体,能解决仅以理性作为道德主体时缺失践履动机以及难以安身立命等问题。“理性”是形式的,但“四端”却是实质的、具有丰富人性内容的,可以在人际、天际的温情中寻找到“心”的慰藉。
【关键词】:四端 道德之心 道德主体 超越 心理形式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222.5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9
- 引言9-13
- 第一章 何为“四端”13-26
- 第一节 “四端”之解释13-15
- 第二节 “四端”学说如何形成15-19
- 第三节 “四端”即为四种道德情感?19-26
- 第二章 “四端”之心、“情”、仁义之“性”之关系26-36
- 第一节 四端之“心”与四端之“情”26-29
- 第二节 作为性善论基石的“四端”29-32
- 第三节 “四端”下落于“人”32-36
- 第三章 “四端”成为道德判断依据的可能性36-52
- 第一节 “四端”的来源37-40
- 第二节 “四端”是否“人皆有之”40-43
- 第三节 恻隐与同情心之别43-49
- 第四节 “四端”与道德主体49-52
- 结语52-55
- 主要参考文献55-59
- 后记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长林;论高峰、退溪“四端”“七情”之辩[J];哲学研究;1995年09期
2 李明辉;;李玄逸的四端七情论[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 刘汉芸;;四端说——德性之根源[J];陇东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4 金源姬;浅谈栗谷的四端七情论[J];孔子研究;2004年01期
5 劳承万;;中西文化智慧起源歧向论——从“四因说”与“四端说”说起(一)[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6 劳承万;;中西文化智慧起源歧向论——从“四因说”与“四端说”说起(二)[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7 崔昌海,新元;“四端理之发,七情气之发”一语来源之考[J];延边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8 肖君平;再辩“四端七情”理气论[J];东疆学刊;2005年04期
9 金仁权;;退溪与奇明彦四端七情之辩及其意义[J];东疆学刊;2007年03期
10 洪军;;论同春堂的四端七情说[J];韩国研究论丛;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史向前;;管子“四维”与孟子“四端”道德的不同旨趣[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0年年会暨全国第五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曾江 郝欣;以“文化线路”视角研究中国四端[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潘仙林;准确测量四端电阻时间常数的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郁梦恬;《孟子》“四端”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2 徐志成;李退溪与奇高峰的“四端七情”论探析[D];延边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孟子》“四端”说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55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75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