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朱熹心论看“理”的落实
发布时间:2023-04-07 00:30
“心”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范畴,理学集大成者的朱熹除了对理、性、气等有过详细的论述,对“心”也相当重视,有着较为精密的讨论。文章着眼于朱熹的“心论”,通过从朱熹心论的思想渊源出发,志于把握“心”与朱熹最高本体之“理”之间的关系,借此来探究朱熹心论与“理”的落实。从朱熹心论的主要渊源来说,主要包括自先秦以来由孟子和荀子为代表的,关于“心”的道德属性和知觉思虑两个方面的认识。朱熹尤其发挥“心”知觉思虑的认识论功能,同时继承张载“心统性情”说所赋予“心”的主宰性,再加上对佛学“心”说旧义的思考,加以取舍,完成对“心”初步建构。分析朱熹心论中所强调的“心”之“思”的作用,可以看出朱熹对“心”的知觉思虑的重视,也表明心之知觉思虑之能,乃是朱熹沟通心与性、心与理的前提所在。从上述范畴着眼,朱熹论心与性的关系,可用“性便是心之所有之理”加以概括;至于心与理的关系,则以“心为理之所会之地”加以总结。如此,朱熹对心、性、理三个范畴的思考,是以“心”为中心,将性、理分别系于心的内在规定和落实两端。从工夫论的视角着眼,朱熹论述心与理关系、心的主宰性以及心气关系,有一基本思路,即以工夫的入手处——具有...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分析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朱熹心论的主要思想渊源
第一节 “心”义考
第二节 宗主孟子心学的二义说
第三节 兼容荀子心义的“重学”进路
第四节 继承张载的“心统性情”说
第五节 释疑佛学“心”说旧义
第二章 从知觉、思虑论心——“性便是心之所有之理”的前提
第一节 心为知觉之心
第二节 心有思虑之官
第三节 “性便是心之所有之理”
第四节 心具众理
第三章 从心为主宰到去除私欲——“心为理之所会之地”的展开
第一节 心为身物之主宰
第二节 心乃气之灵
第三节 去除人欲之私
第四章 正心与格物的内外一贯
第一节 由外而内:从格物致知到正心诚意
第二节 由内而外:从主敬到全体之明
第三节 内外合一:天理与人心的无间合一
第五章 朱熹心论的学术意义
第一节 理本论:“心”在朱熹哲学体系中的最终定位
第二节 格物致知:朱熹心论的内在展开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784721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分析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朱熹心论的主要思想渊源
第一节 “心”义考
第二节 宗主孟子心学的二义说
第三节 兼容荀子心义的“重学”进路
第四节 继承张载的“心统性情”说
第五节 释疑佛学“心”说旧义
第二章 从知觉、思虑论心——“性便是心之所有之理”的前提
第一节 心为知觉之心
第二节 心有思虑之官
第三节 “性便是心之所有之理”
第四节 心具众理
第三章 从心为主宰到去除私欲——“心为理之所会之地”的展开
第一节 心为身物之主宰
第二节 心乃气之灵
第三节 去除人欲之私
第四章 正心与格物的内外一贯
第一节 由外而内:从格物致知到正心诚意
第二节 由内而外:从主敬到全体之明
第三节 内外合一:天理与人心的无间合一
第五章 朱熹心论的学术意义
第一节 理本论:“心”在朱熹哲学体系中的最终定位
第二节 格物致知:朱熹心论的内在展开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7847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784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