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从“亲亲相隐”之争看哲学思维的变革

发布时间:2017-05-19 16:02

  本文关键词:从“亲亲相隐”之争看哲学思维的变革,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从新千年之初到现在,哲学界发生了一场涉及范围广泛的争论——“亲亲相隐”之争。争论的核心问题是社会行为规范的第一原则是“情”还是“法”,两派学者争论了几个回合,终究也没有达成一致的地方,其根本原因是双方背后的本体论思维。我们说的本体论思维就是人们潜意识里认为存在一个“绝对的一”,找到这个“一”的本体、规律、原则就可以一劳永逸,以后一切事按照这个原则进行就行。 本体论思维有自己固有的缺陷,即:以人类有限的存在去言说无限最终会导致悖论。就像康德说的二律背反。现代西方哲学普遍拒斥形而上学本体论,对本体论的深入反思批判进一步暴露了其缺陷,,面对独断论和怀疑论的冲突需要寻求新的转向。生存论转向就是其中一条重要的发展路向。由本体论思维转向生存论思维。 生存论思维指的是“有限把握有限”,以人类有限的存在去研究把握有限的对象,面向人的真实的生活;而不再像西方传统那样视现实生活为虚幻的现象,追求背后绝对的本体。生活本身就是真真实实的,把哲学的研究方向转向现实生活,运用哲学理论来分析解决现实的生存问题,融哲学于生活。
【关键词】:亲亲相隐 本体论思维 生存论转向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0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录7-9
  • 引言9-10
  • 第一章 “亲亲相隐”论战10-23
  • 第一节 论战过程10-18
  • 一、 论战初期10-12
  • 二、 论战中后期12-13
  • 三、 论战双方的焦点问题13-18
  • 第二节 论战背后的思维背景问题18-23
  • 一、 本体论思维——双方共同的思维方式18-19
  • 二、 从本体论思维到生存论思维19-23
  • 第二章 有限把握无限的悖论——本体论思维23-36
  • 第一节 何谓本体论23-29
  • 一、 西方本体论的产生发展历史23-25
  • 二、 中国古代的本体论及中西本体论的对比25-29
  • 第二节 哲学本体论的意义29-32
  • 一、 人类形而上学的自然倾向29-30
  • 二、 无限对有限的终极关怀和价值意义的赋予30-32
  • 第三节 哲学本体论的病症32-36
  • 一、 拒斥本体论——西方哲学界对本体论的批判32-33
  • 二、 无法走出的悖论循环——有限把握无限33-36
  • 第三章 有限把握有限的转向——生存论思维36-49
  • 第一节 何谓生存论36-38
  • 第二节 生存论思维的产生发展38-44
  • 一、 西方生存论的研究38-40
  • 二、 马克思哲学生存论的研究40-42
  • 三、 国内生存论的研究趋势42-44
  • 第三节 本体论思维向生存论思维的转向44-49
  • 一、 哲学学术上的转向44-46
  • 二、 生活上的转向46-47
  • 三、 生存论与本体论47-49
  • 结语49-50
  • 参考文献50-53
  • 科研成果53-54
  • 致谢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连良;;中国哲学背景下的哲学发展[J];长白学刊;2006年06期

2 王虎学;;论“生存论转向”的哲学表征[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张连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语境下的中国哲学[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01期

4 刘清平;;儒家血亲等级观念初探[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5 郭齐勇;;孟子性善论所涵道德理性与道德情感问题[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6 邓晓芒;;中国道德的底线[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7 邹诗鹏;生存论转向与当代生存哲学研究[J];求是学刊;2001年05期

8 郭齐勇;;“亲亲相隐”“容隐制”及其对当今法治的启迪——在北京大学的演讲[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2007年08期

9 张传文;黄邦汉;;一场空火虚耗式的论战——评“亲亲相隐”之争[J];学术界;2008年03期

10 刘清平;;儒家倡导的是天下为公还是天下为家——兼论晚年熊十力对孔孟的批判[J];探索与争鸣;2013年11期


  本文关键词:从“亲亲相隐”之争看哲学思维的变革,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91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791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b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