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弗拉森和保罗泰勒对“测量”问题的争论
发布时间:2023-06-04 23:15
面对“测量表征理论”和“测量分析理论”之争,范·弗拉森对“测量表征理论”做出补充和完善,他通过“理论、模型和实验的关系”解释测量是什么、解决测量的理论相关性问题,通过“测量的标准”规避测量表征理论处理“不确定性”时面对的困难。保罗·泰勒重构了“测量分析理论”的实在论根基,将实在论看作一种“实用的理想化”,他反对传统的实在论,却通过“鲁棒性条件”的精神替代传统的实在论精神,进而完成了对实在论的重构。双方争论的焦点经历了从“可观察性”到“测量”的转化。泰勒关注到对应于范氏“建构经验论”中“表象”概念的“可观察性”并不能实现“拯救现象”的目标。通过转向“结构主义经验论”,范氏的“表象”概念实现了从“表观运动”到“表征数据”的转化。“结构主义经验论”认为“测量”建立起“现象”和“表征的现象”之间的联系,理论与世界之间的联系最终通过“测量”而非“可观察性”实现。在批评范氏“可观察性”概念时,泰勒注重对“表象”的“非精确性”的讨论。泰勒的“精确性”概念的“开放性”是“非精确性”的来源,但其无法处理概念的“开放性”和测量的“客观性”之间的矛盾。通过转向对“准确性”的讨论,泰勒完善了对测量的客观性的说...
【文章页数】:9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相关动态
一、国外研究相关动态
二、国内研究相关动态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文章创新点
第一章 争论的背景: 测量哲学史的重叙
第一节 测量哲学的产生
第二节 基本测量和衍生测量
第三节 测量表征理论
第四节 “测量分析理论”与“测量表征理论”之争
第二章 范·弗拉森的测量理论
第一节 范·弗拉森对“两重威胁”和“四点缺陷”的解决方式
第二节 理论、模型和实验的关系
一、伽利略对真空力的测量
二、阿特伍德机: 证明牛顿定律的概念
三、迈克尔逊-莫雷实验测量地球和以太相对速度
第三节 测量的标准
一、可确定性
二、一致性
三、可反驳性
第三章 保罗·泰勒的测量理论
第一节 “传统测量准确性实在论”与三种参照失败源点
一、“量纲量”仅描述理论
二、“单位”定义中理想化的设定
三、“操作中的量”与额外困难
第二节 保罗·泰勒对测量准确性实在论的改造
一、不确定性预估
二、模糊性
第三节 “鲁棒性条件”和“理想化”再探析
一、范·弗拉森对“鲁棒性条件”和“理想化”的处理
二、范·弗拉森处理方式的困难
第四章 争论的转向: 从“可观察性”到“测量”
第一节 范·弗拉森的转向: 从“建构经验论”到“结构主义经验论”
一、“可观察”和“不可观察”的二分
二、“拯救现象”的关键: 从“可观察性”到“表象概念”
三、“表象概念”的变化: 从“表观运动”到“表征数据”
四、“可观察性”与“测量”
第二节 保罗·泰勒的转向: 从“测量精确性”到“测量准确性”
一、“信念”和“接受”的二分
二、“表象”的“非精确性”
三、“精确性”概念的“开放性”
四、“开放性”与“客观性”
第五章 争论的背后: 经验主义和实用主义的不同立场
第一节 两种以模型为基础的测量理论
第二节 两种处理“不确定性”问题的方法
第三节 两种对待“科学理论”的态度
第四节 两条反对传统“科学实在论”的路径
一、范·弗拉森的路径与困难
二、保罗·泰勒的路径与困难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831214
【文章页数】:9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相关动态
一、国外研究相关动态
二、国内研究相关动态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文章创新点
第一章 争论的背景: 测量哲学史的重叙
第一节 测量哲学的产生
第二节 基本测量和衍生测量
第三节 测量表征理论
第四节 “测量分析理论”与“测量表征理论”之争
第二章 范·弗拉森的测量理论
第一节 范·弗拉森对“两重威胁”和“四点缺陷”的解决方式
第二节 理论、模型和实验的关系
一、伽利略对真空力的测量
二、阿特伍德机: 证明牛顿定律的概念
三、迈克尔逊-莫雷实验测量地球和以太相对速度
第三节 测量的标准
一、可确定性
二、一致性
三、可反驳性
第三章 保罗·泰勒的测量理论
第一节 “传统测量准确性实在论”与三种参照失败源点
一、“量纲量”仅描述理论
二、“单位”定义中理想化的设定
三、“操作中的量”与额外困难
第二节 保罗·泰勒对测量准确性实在论的改造
一、不确定性预估
二、模糊性
第三节 “鲁棒性条件”和“理想化”再探析
一、范·弗拉森对“鲁棒性条件”和“理想化”的处理
二、范·弗拉森处理方式的困难
第四章 争论的转向: 从“可观察性”到“测量”
第一节 范·弗拉森的转向: 从“建构经验论”到“结构主义经验论”
一、“可观察”和“不可观察”的二分
二、“拯救现象”的关键: 从“可观察性”到“表象概念”
三、“表象概念”的变化: 从“表观运动”到“表征数据”
四、“可观察性”与“测量”
第二节 保罗·泰勒的转向: 从“测量精确性”到“测量准确性”
一、“信念”和“接受”的二分
二、“表象”的“非精确性”
三、“精确性”概念的“开放性”
四、“开放性”与“客观性”
第五章 争论的背后: 经验主义和实用主义的不同立场
第一节 两种以模型为基础的测量理论
第二节 两种处理“不确定性”问题的方法
第三节 两种对待“科学理论”的态度
第四节 两条反对传统“科学实在论”的路径
一、范·弗拉森的路径与困难
二、保罗·泰勒的路径与困难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8312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831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