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摩尔根婚姻家庭学说及其发展演变

发布时间:2017-05-21 15:25

  本文关键词:摩尔根婚姻家庭学说及其发展演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地球生态系统极为复杂多样,不同生态系统各有其生态特性。生息于地球表面的不同生态系统的民族及其文化,,自然也是多样并存,且在历史长河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文化形态。因为生存环境的多样存在,使得不同民族建构起只属于本民族的特殊历史过程,它是决定不同民族及其文化在地位上具有平等性的一个根本原因;同时,任何民族及其文化都不可能始终孤单、独立运行和封闭发展,世系演替阶段,每个民族都会或多或少与周边其他民族进行互动、往来,族际关系始终处于一个互动状态。如此,民族间的文化总是在相互间影响化、吸收和借鉴;不过,人类社会早期,不同族群之间的互动与往来会因为交通、通讯等条件的限制,其互动深度、广度和频率,都远远低于当下社会。因之,在人类社会早期阶段,不同民族的婚姻家庭形态既会反映出共性特征,也会有着自己特色的基本原因所在。 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系统探讨了人类社会早期的婚姻家庭形态类型及其发展演变过程。他的研究结论,虽受到当时达尔文生物进化思潮的影响,但他在田野调查当中所获得的材料,与达尔文进化思想有不谋而合之处。因而他构拟了人类社会婚姻家庭发展的基本演化历程,即从早期的群婚阶段的血缘婚家庭,到伙婚家庭,再发展到专偶制家庭的基本人类早期社会发展演变图系。这是经典进化论有关人类婚姻的基本观点。 摩尔根婚姻家庭理论,是他所处时代社会科学发展阶段的产物。他的结论对研究史前社会史有极大推动作用。对摩尔根的研究成果,理当结合各地区、各民族的实际情况,进行消化和吸收。在肯定其合理性的同时,也应当了解其中存在的不足。即不同民族所建构起来的文化,包括婚姻制度、家庭体系,都理当具有该民族的特殊个性,并非所有民族都一定会经历血缘婚家庭,到伙婚家庭,再发展到专偶制家庭的演变。
【关键词】:摩尔根 婚姻家庭学说 《古代社会》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C913.1;B712.59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导论10-22
  • 1.1 选题缘由10-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9
  • 1.3 研究意义和方法19-22
  • 第二章 摩尔根原始婚姻家庭学说概述22-32
  • 2.1 学说的提出23-26
  • 2.2 学说的基本内容26-28
  • 2.3 学说的特点与评价28-32
  • 第三章 马克思及恩格斯对摩尔根婚姻家庭学说的消化与吸收32-39
  • 3.1 马克思《摩尔根 <古代社会 >一书摘要》32-34
  • 3.2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国家的起源》34-36
  • 3.3 马克思及恩格斯婚姻家庭学说的评析36-39
  • 第四章 西方文化人类学学派对摩尔根婚姻家庭学说的批判与思考39-49
  • 4.1 经典进化论学派39-42
  • 4.2 历史特殊论的批判42-45
  • 4.3 多线进化论的新思考45-49
  • 第五章 中国学者对摩尔根婚姻家庭学说的研究49-57
  • 5.1 支持49-50
  • 5.2 部分支持50-53
  • 5.3 个案分析53-57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57-59
  • 参考文献59-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式今;为摩尔根古代“普那路亚”婚制辨正[J];河北学刊;1987年03期

2 陈国强;论人类的童年——群——兼论原始社会史的分期[J];世界历史;1979年05期

3 胡鸿保;关于摩尔根的血缘家庭理论——民族学家们争论些什么?[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2期

4 陈海宏;谭丽亚;;怒苏语亲属称谓特征及其文化内涵[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5 罗攀;读韦斯特马克《人类婚姻史》[J];民俗研究;2004年01期

6 周朱流;;试论原始社会的几种婚姻和家庭形式[J];民族学研究;1981年02期

7 杜玉亭;基诺族亲属制比勘摩尔根图式刍论——兼谈马、恩著作有关亲属制问题[J];民族研究;1981年02期

8 瞿明安;中国原始社会乱婚说质疑[J];民族研究;2001年04期

9 向煦之;从婚姻习俗看苗族史前婚姻家庭发展的遗迹[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10 张树栋;;论摩尔根的代表作——《古代社会》[J];民族学研究;1990年00期


  本文关键词:摩尔根婚姻家庭学说及其发展演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40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840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0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