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生态化生存研究
发布时间:2023-09-16 10:13
人的生态化生存问题的探索源于人类对生存困境与生态危机的审视,特别是对人的技术化生存方式的深入反思。开展人的生态化生存问题研究,有助于唤醒人的生态意识、改变生产方式、完善生存方式,实现思维模式的转变。人的生态化生存问题属于跨学科的探索,它在以往哲学、伦理学、生态学的基础上,将传统生存哲学与生态哲学的研究扩展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领域,并在实践上尝试以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改变调整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认知、判断与选择。本文在梳理与分析人的生态化生存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生存论、人的自然化生存方式、人的技术化生存方式、人的生态化生存方式等方面对此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探索,初步建构了这一课题的研究框架。第一章:导论。导论部分从问题的提出开始,介绍了研究的理论动因与现实动因,梳理了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此问题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当前人类社会所处的困境,表述了本论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研究意义。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生存论及其生态逻辑。本章首先从形成、内涵以及意义三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生存论的基本思想进行了探索。其次,从自然界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人类无机的身体、是人类栖息的家园三个方...
【文章页数】:15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理论动因
1.1.2 现实动因
1.2 研究的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脉络
1.3.1 研究的思路
1.3.2 研究的方法
1.3.3 研究的意义
2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生存论及其生态逻辑
2.1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生存论
2.1.1 马克思主义哲学生存论的形成
2.1.2 马克思主义哲学生存论的内涵
2.1.3 马克思主义哲学生存论的意义
2.2 人类生存活动的生态根基
2.2.1 自然界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2.2.2 自然界是人类无机的身体
2.2.3 自然界是人类栖息的家园
2.3 人类生存活动的生态意蕴
2.3.1 生态基本属性的演化过程
2.3.2 人类生存活动的生态特性
2.3.3 人类生存活动的时空逻辑
3 人的自然化生存方式
3.1 人的自然化生存方式的内涵及其脉络
3.1.1 人的自然化生存方式的内涵
3.1.2 人的自然化生存方式的形成
3.1.3 人的自然化生存方式的深化
3.2 人的自然化生存方式的关系及其精神
3.2.1 人的自然化生存方式的生产逻辑
3.2.2 人的自然化生存方式的依附关系
3.2.3 人的自然化生存方式的精神世界
3.3 人的自然化生存方式的影响及其反思
3.3.1 人的自然化生存方式的积极维度
3.3.2 人的自然化生存方式的消极维度
3.3.3 人的自然化生存方式的超越因素
4 人的技术化生存方式
4.1 人的技术化生存方式的内涵及其特征
4.1.1 人的技术化生存方式的内涵
4.1.2 人的技术化生存方式的特征
4.1.3 人的技术化生存方式的必然
4.2 人的技术化生存方式中的问题与根源
4.2.1 人的技术化生存方式中的相关问题
4.2.2 人的技术化生存方式中的问题根源
4.3 人的技术化生存方式的影响及其反思
4.3.1 人的技术化生存方式的异化
4.3.2 人的技术化生存方式的批判
4.3.3 人的技术化生存方式的超越
5 人的生态化生存方式
5.1 人的生存方式的生态化转型
5.1.1 人的生存方式生态化转型的必要性
5.1.2 人的生存方式生态化转型的可能性
5.1.3 人的生存方式生态化转型的挑战性
5.2 人的生态化生存方式的基本形式与主要特征
5.2.1 人的生态化生存方式的基本形式
5.2.2 人的生态化生存方式的主要特征
5.3 推进生态化生存方式的重要原则与价值准则
5.3.1 推进生态化生存方式的重要原则
5.3.2 推进生态化生存方式的价值选择
5.3.3 推进生态化生存方式的行动要求
6 人的生态化生存方式的路径选择
6.1 促进人类生产方式的转变
6.1.1 推动产业生态化转型
6.1.2 推动科技生态化转向
6.1.3 贯彻绿色发展新理念
6.2 促进人类生活方式的转变
6.2.1 优化大众生活结构
6.2.2 推行绿色消费方式
6.2.3 提倡极简生活理念
6.3 促进人类思维方式的转变
6.3.1 生态化思维的主要特征
6.3.2 生态化思维的基本原则
6.3.3 生态化思维的培育路径
7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本文编号:3846826
【文章页数】:15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理论动因
1.1.2 现实动因
1.2 研究的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脉络
1.3.1 研究的思路
1.3.2 研究的方法
1.3.3 研究的意义
2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生存论及其生态逻辑
2.1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生存论
2.1.1 马克思主义哲学生存论的形成
2.1.2 马克思主义哲学生存论的内涵
2.1.3 马克思主义哲学生存论的意义
2.2 人类生存活动的生态根基
2.2.1 自然界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2.2.2 自然界是人类无机的身体
2.2.3 自然界是人类栖息的家园
2.3 人类生存活动的生态意蕴
2.3.1 生态基本属性的演化过程
2.3.2 人类生存活动的生态特性
2.3.3 人类生存活动的时空逻辑
3 人的自然化生存方式
3.1 人的自然化生存方式的内涵及其脉络
3.1.1 人的自然化生存方式的内涵
3.1.2 人的自然化生存方式的形成
3.1.3 人的自然化生存方式的深化
3.2 人的自然化生存方式的关系及其精神
3.2.1 人的自然化生存方式的生产逻辑
3.2.2 人的自然化生存方式的依附关系
3.2.3 人的自然化生存方式的精神世界
3.3 人的自然化生存方式的影响及其反思
3.3.1 人的自然化生存方式的积极维度
3.3.2 人的自然化生存方式的消极维度
3.3.3 人的自然化生存方式的超越因素
4 人的技术化生存方式
4.1 人的技术化生存方式的内涵及其特征
4.1.1 人的技术化生存方式的内涵
4.1.2 人的技术化生存方式的特征
4.1.3 人的技术化生存方式的必然
4.2 人的技术化生存方式中的问题与根源
4.2.1 人的技术化生存方式中的相关问题
4.2.2 人的技术化生存方式中的问题根源
4.3 人的技术化生存方式的影响及其反思
4.3.1 人的技术化生存方式的异化
4.3.2 人的技术化生存方式的批判
4.3.3 人的技术化生存方式的超越
5 人的生态化生存方式
5.1 人的生存方式的生态化转型
5.1.1 人的生存方式生态化转型的必要性
5.1.2 人的生存方式生态化转型的可能性
5.1.3 人的生存方式生态化转型的挑战性
5.2 人的生态化生存方式的基本形式与主要特征
5.2.1 人的生态化生存方式的基本形式
5.2.2 人的生态化生存方式的主要特征
5.3 推进生态化生存方式的重要原则与价值准则
5.3.1 推进生态化生存方式的重要原则
5.3.2 推进生态化生存方式的价值选择
5.3.3 推进生态化生存方式的行动要求
6 人的生态化生存方式的路径选择
6.1 促进人类生产方式的转变
6.1.1 推动产业生态化转型
6.1.2 推动科技生态化转向
6.1.3 贯彻绿色发展新理念
6.2 促进人类生活方式的转变
6.2.1 优化大众生活结构
6.2.2 推行绿色消费方式
6.2.3 提倡极简生活理念
6.3 促进人类思维方式的转变
6.3.1 生态化思维的主要特征
6.3.2 生态化思维的基本原则
6.3.3 生态化思维的培育路径
7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本文编号:38468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846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