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黄道周哲学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3-10-04 03:43
  黄道周在明末与刘宗周齐名,两人被推为大儒,并称“二周”。后人对刘宗周的研究可称为一个热点,对黄道周思想研究则呈现出沉寂状态。绪论回顾了近年来关于黄道周思想的研究,发现虽有一些可喜的论文出现,但关于黄道周哲学思想的著作或者博士论文未有出现。 文章首先简述了黄道周的生平与思想历程。30岁之前的黄道周,从喜爱诗赋声律、游山观水慢慢走上了重视六经,投向科考的途径,用传统的儒家方式来实现自己为国为民的抱负。30岁到60岁之间的黄道周,政治生涯很短暂,立朝不过三年,大多时间通过著书和讲业来阐发他对传统儒家经典的解读。他的主要著作大多在这个阶段形成,其思想的传播亦在这个时候。60岁到62岁,是他生命的最后两年,期间他参加了弘光政权、潞王监国、隆武政权等,虽被授予了很高的职位,但没有兵权,终究也不能实现光复的理想。后自行召集群众抗清,失败后壮烈就义。 接着,文章探讨了黄道周的生成论思想。其生成论思想的核心是宇宙自然世界是由气构成的,太极和阴阳总是一个,阴阳二气借助“生”“克”原则生成自然界的种种。圣人根据阴阳二气的运化原则,将其施用于人类社会中,建构了社会道德伦理关系。 继而,文章对黄道周的本体论思想...

【文章页数】:17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1.1 理论意义
        1.1.2 现实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大陆关于黄道周思想研究状况综述
        1.2.2 台湾、香港关于黄道周思想研究简述
        1.2.3 黄道周思想研究状况简评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第2章 黄道周的生平与思想历程
    2.1 游历山水,亲近道玄(30 岁之前)
    2.2 进则建言,退则讲学(30 岁到 60 岁)
    2.3 以身殉国,求仁得仁(60 岁到 62 岁)
第3章 生成论
    3.1 传统儒家生成论思想的历史流变
    3.2 黄道周的“气论”
        3.2.1 气的两重属性
        3.2.2 万物同原——“气”本原
    3.3 黄道周的化生论
        3.3.1 生克原则
        3.3.2 互治而协
    3.4 生成论的价值向度
        3.4.1 人类道德社会的形成
        3.4.2 圣人在人类道德社会形成中的作用
    3.5 小结
第4章 本体论
    4.1 太极
        4.1.1 太极的本体地位
        4.1.2 皇极与北极
    4.2 “此物”
        4.2.1 内在而外化——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
        4.2.2 周流时乘——普遍性
        4.2.3 “此物”与刘宗周“物”概念的比较
    4.3 性体、心体与仁体
        4.3.1 性体
        4.3.2 心体
        4.3.3 仁体
    4.4 体用观
        4.4.1 体用关系
        4.4.2 动静关系
        4.4.3 中和、一两
    4.5 小结
第5章 人性论
    5.1 性善一元论
        5.1.1 人性的终极来源
        5.1.2 性善论
    5.2 现实人性之善恶问题
        5.2.1 习染说
        5.2.2 道心与人心
        5.2.3 性和情
        5.2.4 人三品说
    5.3 对三种人性论的批判
        5.3.1 对“生之谓性”的批判
        5.3.2 对宋儒二元之性的批判
        5.3.3 对阳明后学自然人性论的批判
    5.4 小结
第6章 工夫论
    6.1 对阳明后学之轻功夫取向的批判
    6.2 论格物致知
        6.2.1 传统格物致知说
        6.2.2 黄道周的格物致知思想
        6.2.3 黄道周格物致知论思想的倾向
    6.3 论敬、诚、静、和
        6.3.1 敬
        6.3.2 敬与诚
        6.3.3 敬与静
        6.3.4 敬与和
    6.4 学与行
        6.4.1 论学
        6.4.2 论行
    6.5 小结
结语:黄道周的学术思想倾向
参考文献
附录一:论黄道周对朱熹道统说的批判
附录二:黄道周的主要著作
致谢



本文编号:38512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8512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8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