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历史认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3-10-21 09:02
本论文作为一个比较纯粹的基础理论研究,它有一个核心的问题式:“我们应当如何进行历史认识”,这种“应当”既表明了马克思恩格斯本人就是“如此”进行历史认识的,同时也对于“我们”进行历史认识构成了一种规范性力量。本论文主要分为了两个大的部分,一是把“进行历史认识”作为一个“行为体”来看的话,它就会涉及到几个方面的内容,如这种历史认识是如何产生的、谁来进行历史认识、我们究竟在认识什么以及如何进行历史认识,转化为更为规范性的表达方式就是,历史认识的起源、历史认识的主体、历史认识的对象和历史认识的过程,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就构成了本文第二章到第五章的主体性内容;二是除了把“进行历史认识”作为行为体来看、并进行各个部分的研究之外,我们还必须具备整体性的视野,从整体上来探究历史认识的性质、历史认识的真理性以及历史认识的当代价值,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就构成了本文第六章到第八章的主体性内容,具体分布情况如下:第一章是绪论,主要阐述了本选题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梳理和分析了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并简介了本文的四个基本概念,最后总体上论述了本论文的总体结构、基本方法与特质。第二章主要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历史认识论的综合性起源...
【文章页数】:22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学界研究状况述评
1.2.1 国内学界研究状况述评
1.2.2 国外学界研究状况述评
1.3 基本概念分析
1.3.1 历史事实
1.3.2 直接历史认识
1.3.3 反思历史认识
1.3.4 异质与同质
1.4 论文研究的总体结构、基本方法与特质
1.4.1 总体结构
1.4.2 基本方法
1.4.3 论文特质
第二章 历史认识的综合性起源
2.1 认识论语境中“综合”问题的由来
2.1.1 近代经验论哲学对于认识起源的强调和两种知识的区分
2.1.2 德国古典哲学对于“综合”问题的系统提出
2.1.3 当代分析哲学对于“综合”问题的扩展
2.2 探讨马克思主义历史认识论综合性起源的两种方案及其评议
2.2.1 社会劳动综合
2.2.2 商品交换规律的社会综合
2.2.3 两种综合方案的评议
2.3 “生活决定意识”:历史认识综合性起源的关键质点
2.3.1 “劳动–实践–物质生产活动”对于纯粹理性哲学的奠基及其限度
2.3.2 “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
2.3.3 历史认识综合性起源的辩证本性
第三章 历史认识的主体
3.1 “意识”的成长过程及其相应主体
3.1.1 “原子式个人”是“直接意识”的主体
3.1.2 “群体性的人”是“部落意识”的主体
3.1.3 “本质主义的人”是“普遍意识”的主体
3.2 “现实的人”作为历史认识的主体是“剧中人”与“剧作者”的统一
3.2.1 “现实的人”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特征的分析
3.2.2 “现实的人”对于“原子式个人”和“本质主义的人”的批判
3.2.3 “现实的人”作为“剧中人”:直接历史认识的主体
3.2.4 “现实的人”作为“剧作者”:反思历史认识的主体
3.3 “现实的人”进行历史认识时总是受到“前结构”所制约
3.3.1 理解的前结构
3.3.2 生活世界的前结构
3.3.3 交往的前结构
第四章 历史认识的对象
4.1 历史认识中“历史”的存在方式
4.1.1 “历史”作为认识对象而存在:历史认识即认识历史
4.1.2 “历史”作为认识方式而存在:历史认识即“历史的”认识
4.1.3 历史是现实的人的感性活动在时间中的展开
4.2 以“历史事实”为认识对象
4.2.1 历史哲学研究中“历史事实”的分层问题探讨
4.2.2 直接历史认识以“顽强的历史事实”为认识对象
4.2.3 “顽强的历史事实”的典型特征分析
4.3 以历史认识本身为认识对象
4.3.1 反思历史认识以历史认识本身为认识对象
4.3.2 作为认识对象的历史认识的构成要素分析
4.3.3 作为认识对象的历史认识的典型特征分析
第五章 历史认识的过程
5.1 历史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
5.1.1 直接历史认识的产生及其向反思历史认识的飞跃
5.1.2 反思历史认识向思维具体的飞跃
5.1.3 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的否定之否定过程
5.2 “现实抽象”的正向历史认识过程
5.2.1 “抽象”的不同类型
5.2.2 “现实抽象”所代表的正向历史认识过程
5.2.3 “现实抽象”所指认的研究方法
5.3 “从后思索”的反向历史认识过程
5.3.1 “对人类生活形式的思索是从事后开始的”
5.3.2 “从后思索”的叙述方法及其所代表的反向历史认识过程
5.3.3 “从后思索”的反向历史认识总是依赖于“反思”
第六章 历史认识的性质
6.1 历史认识的相对性
6.1.1 历史认识相对性的诸种表现及其深层原理
6.1.2 直接历史认识与“相对性”的复杂性关系
6.1.3 反思历史认识与“相对性”的复杂性关系
6.2 历史认识的客观性
6.2.1 认识论语境中“客观性”的不同含义分析
6.2.2 直接历史认识的“客观性”性质
6.2.3 反思历史认识的“客观性”性质
6.3 历史认识的过程性
6.3.1 “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
6.3.2 直接历史认识的“过程性”性质
6.3.3 反思历史认识的“过程性”性质
第七章 历史认识的真理性
7.1 历史认识的符合观
7.1.1 “符合”的几个要件
7.1.2 符合观的历史认识论的复杂性分析
7.1.3 实践基础上的过程性的符合
7.2 历史认识的融贯论
7.2.1 “融贯”的几个要件
7.2.2 融贯论的历史认识论的复杂性分析
7.2.3 概念的逻辑层次分析
7.3 历史认识的真理性实现了符合观与融贯论的真正统一
7.3.1 符合观和融贯论的真理观分别有什么问题
7.3.2 历史认识的“两条道路”体现了符合观与融贯论的真正统一
7.3.3 历史认识真理性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第八章 历史认识论的当代价值
8.1 历史认识论的理论价值:有利于建构规范性的历史认识论
8.1.1 规范性历史认识论的“程序正当”
8.1.2 规范性历史认识论的“形上基础”
8.1.3 规范性历史认识论的“边界意识”
8.2 历史认识论的现实价值:有利于对历史虚无主义作本质批判
8.2.1 历史虚无主义的表层表现
8.2.2 历史虚无主义的深层本质
8.2.3 马克思主义历史认识论对于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批判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本文编号:3855540
【文章页数】:22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学界研究状况述评
1.2.1 国内学界研究状况述评
1.2.2 国外学界研究状况述评
1.3 基本概念分析
1.3.1 历史事实
1.3.2 直接历史认识
1.3.3 反思历史认识
1.3.4 异质与同质
1.4 论文研究的总体结构、基本方法与特质
1.4.1 总体结构
1.4.2 基本方法
1.4.3 论文特质
第二章 历史认识的综合性起源
2.1 认识论语境中“综合”问题的由来
2.1.1 近代经验论哲学对于认识起源的强调和两种知识的区分
2.1.2 德国古典哲学对于“综合”问题的系统提出
2.1.3 当代分析哲学对于“综合”问题的扩展
2.2 探讨马克思主义历史认识论综合性起源的两种方案及其评议
2.2.1 社会劳动综合
2.2.2 商品交换规律的社会综合
2.2.3 两种综合方案的评议
2.3 “生活决定意识”:历史认识综合性起源的关键质点
2.3.1 “劳动–实践–物质生产活动”对于纯粹理性哲学的奠基及其限度
2.3.2 “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
2.3.3 历史认识综合性起源的辩证本性
第三章 历史认识的主体
3.1 “意识”的成长过程及其相应主体
3.1.1 “原子式个人”是“直接意识”的主体
3.1.2 “群体性的人”是“部落意识”的主体
3.1.3 “本质主义的人”是“普遍意识”的主体
3.2 “现实的人”作为历史认识的主体是“剧中人”与“剧作者”的统一
3.2.1 “现实的人”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特征的分析
3.2.2 “现实的人”对于“原子式个人”和“本质主义的人”的批判
3.2.3 “现实的人”作为“剧中人”:直接历史认识的主体
3.2.4 “现实的人”作为“剧作者”:反思历史认识的主体
3.3 “现实的人”进行历史认识时总是受到“前结构”所制约
3.3.1 理解的前结构
3.3.2 生活世界的前结构
3.3.3 交往的前结构
第四章 历史认识的对象
4.1 历史认识中“历史”的存在方式
4.1.1 “历史”作为认识对象而存在:历史认识即认识历史
4.1.2 “历史”作为认识方式而存在:历史认识即“历史的”认识
4.1.3 历史是现实的人的感性活动在时间中的展开
4.2 以“历史事实”为认识对象
4.2.1 历史哲学研究中“历史事实”的分层问题探讨
4.2.2 直接历史认识以“顽强的历史事实”为认识对象
4.2.3 “顽强的历史事实”的典型特征分析
4.3 以历史认识本身为认识对象
4.3.1 反思历史认识以历史认识本身为认识对象
4.3.2 作为认识对象的历史认识的构成要素分析
4.3.3 作为认识对象的历史认识的典型特征分析
第五章 历史认识的过程
5.1 历史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
5.1.1 直接历史认识的产生及其向反思历史认识的飞跃
5.1.2 反思历史认识向思维具体的飞跃
5.1.3 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的否定之否定过程
5.2 “现实抽象”的正向历史认识过程
5.2.1 “抽象”的不同类型
5.2.2 “现实抽象”所代表的正向历史认识过程
5.2.3 “现实抽象”所指认的研究方法
5.3 “从后思索”的反向历史认识过程
5.3.1 “对人类生活形式的思索是从事后开始的”
5.3.2 “从后思索”的叙述方法及其所代表的反向历史认识过程
5.3.3 “从后思索”的反向历史认识总是依赖于“反思”
第六章 历史认识的性质
6.1 历史认识的相对性
6.1.1 历史认识相对性的诸种表现及其深层原理
6.1.2 直接历史认识与“相对性”的复杂性关系
6.1.3 反思历史认识与“相对性”的复杂性关系
6.2 历史认识的客观性
6.2.1 认识论语境中“客观性”的不同含义分析
6.2.2 直接历史认识的“客观性”性质
6.2.3 反思历史认识的“客观性”性质
6.3 历史认识的过程性
6.3.1 “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
6.3.2 直接历史认识的“过程性”性质
6.3.3 反思历史认识的“过程性”性质
第七章 历史认识的真理性
7.1 历史认识的符合观
7.1.1 “符合”的几个要件
7.1.2 符合观的历史认识论的复杂性分析
7.1.3 实践基础上的过程性的符合
7.2 历史认识的融贯论
7.2.1 “融贯”的几个要件
7.2.2 融贯论的历史认识论的复杂性分析
7.2.3 概念的逻辑层次分析
7.3 历史认识的真理性实现了符合观与融贯论的真正统一
7.3.1 符合观和融贯论的真理观分别有什么问题
7.3.2 历史认识的“两条道路”体现了符合观与融贯论的真正统一
7.3.3 历史认识真理性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第八章 历史认识论的当代价值
8.1 历史认识论的理论价值:有利于建构规范性的历史认识论
8.1.1 规范性历史认识论的“程序正当”
8.1.2 规范性历史认识论的“形上基础”
8.1.3 规范性历史认识论的“边界意识”
8.2 历史认识论的现实价值:有利于对历史虚无主义作本质批判
8.2.1 历史虚无主义的表层表现
8.2.2 历史虚无主义的深层本质
8.2.3 马克思主义历史认识论对于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批判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本文编号:38555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855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