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张论学视野下张栻理学体系建构
发布时间:2024-02-15 17:20
自二程讲学伊洛之间,宋代道学的洛学一脉逐渐形成。到南宋时,洛学经程门弟子谢良佐的传播与胡安国、胡宏父子的接续而逐渐形成湖湘一脉。湖湘一脉以胡宏心性对言的已发未发说为宗旨,经过其弟子张栻的传承而在南宋乾道淳熙年间成为一时显学。朱熹在屡求未发之旨不得后向张栻求教湖湘学的已发未发说,二人因此结为毕生论学挚友。张栻在与朱熹论学的过程中对胡宏的学说或继承、或质疑,逐渐开启了自身理学体系建构的过程。本文聚焦于朱张论学,着力探究朱张论学对张栻理学体系建构过程的影响以及张栻理学体系内部诸问题之间的关系。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张栻的家学和朱张交往经过。张栻早年受其父张浚之教,曾做《希颜录》以明志,后从父命求学于胡宏之门,胡宏极其看重张栻的才学,命其思忠清不得为仁之理,张栻也服膺于胡宏之学,虽仅得两见胡宏便去世,但张栻最终仍接续了胡宏之学。朱熹在李侗去世后向张栻求教未发之旨并亲赴衡麓与张栻论学,由此与张栻成为挚友,终张栻一生,二人就理学的中和、太极、工夫等核心问题展开讨论,相互启发各自的学问体系。第二部分主要讨论朱张二人关于周敦颐推重的“太极”的相关问题。张栻论太极以“太极不能不动”来自于“性不能不动”。“性不...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的动机、意义
二 既往研究状况综述
三 创新之处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张栻学行与朱张往来
一 张栻的家学与师承:继承道学湖湘一脉
二 朱熹、张栻论学经过及相互的影响
第二章 朱、张发明周敦颐太极之蕴
一 张栻《太极解义》的两个版本
二 朱熹“太极有动静”与张栻“太极不能不动”
三 张栻以“贯乎已发未发”论太极
第三章 中和之辨:已发未发与心性之名义
一 “中即性也”与“中者性之德”:程颐、吕大临论“中”
二 胡宏“中者性之道乎”与朱熹“道字宽、德字紧”
三 张栻对朱熹“中和新说”的接纳
四 张栻在心有未发的视野下论“在中”
第四章 朱熹影响下张栻工夫进路的转变
一 胡宏已发未发说与张栻“察识端倪”工夫
二 “体察”与“省察”:朱熹影响下张栻工夫进路的转变
三 从义利之辨到“无所为而为”的圣人之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本文编号:3900059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的动机、意义
二 既往研究状况综述
三 创新之处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张栻学行与朱张往来
一 张栻的家学与师承:继承道学湖湘一脉
二 朱熹、张栻论学经过及相互的影响
第二章 朱、张发明周敦颐太极之蕴
一 张栻《太极解义》的两个版本
二 朱熹“太极有动静”与张栻“太极不能不动”
三 张栻以“贯乎已发未发”论太极
第三章 中和之辨:已发未发与心性之名义
一 “中即性也”与“中者性之德”:程颐、吕大临论“中”
二 胡宏“中者性之道乎”与朱熹“道字宽、德字紧”
三 张栻对朱熹“中和新说”的接纳
四 张栻在心有未发的视野下论“在中”
第四章 朱熹影响下张栻工夫进路的转变
一 胡宏已发未发说与张栻“察识端倪”工夫
二 “体察”与“省察”:朱熹影响下张栻工夫进路的转变
三 从义利之辨到“无所为而为”的圣人之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本文编号:39000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900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