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像神经元视阈下的他心知理论新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4-05-08 23:43
他心知问题起源于笛卡尔的“心身二元论”思想。他心知问题包括如下三个子问题:(1)他心是否存在?(2)认识他心何以可能?即认识他心的条件与方法。(3)对他心的认识程度。作为心灵哲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许多分析哲学家如罗素、维特根斯坦、赖尔、普莱斯、普特南、戴维森、丹尼特都在他心知问题上给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对于他心是否可知的问题,现象学领域的哲学家们也予以了关注,如海德格尔对他心知问题作出了存在论回答、梅洛-庞蒂论证了他心具有具身性。随着上世纪末镜像神经元(Mirror Neurons)在人类身上的发现,再一次激起了哲学家们对他心知问题关注的热情,哲学家们尝试在脑神经科学、认知科学等相关研究成果的支撑下探寻解决他心问题的新路径。原因在于镜像神经元被认为是人类模仿与共情的神经基础,而模仿与共情又是认识他心所必要的认知能力。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了如“具身模拟理论”、“读心的双加工理论”等以认知神经科学成果为基础的新的他心知理论。“具身模拟理论”认为人类自身的感知系统尤其是镜像神经元的独特功能可以使人类不用根据自身经验将他人的心理活动重演就能够直接认识他心。而“读心的双加工理论”则认为人类...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他心知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1.1 类比论证
1.1.1 罗素的类比论证方法
1.1.2 类比论证的困境
1.1.3 汉普希尔对类比论证的改进
1.2 行为主义的他心知理论
1.2.1 赖尔将“心”读为行为或行为倾向
1.2.2 维特根斯坦对私人语言的否定
1.3 物理主义立场的他心知理论
1.3.1 同一论:“读心”同于“读脑”
1.3.2 功能主义:从因果功能角度的“读心”
1.3.3 整体随附性:心理属性随附于物理属性
1.3.4 解释主义:“无心”的“读心”理论
二、镜像神经元的发现与作为“读心”基础的模仿和共情
2.1 镜像神经元的发现
2.1.1 镜像神经元的首次发现
2.1.2 人脑中的镜像神经元
2.1.3 镜像神经元发现的意义
2.2 镜像神经元与模仿
2.2.1 作为“读心”能力的模仿
2.2.2 镜像神经元是否是模仿的神经基础
2.3 镜像神经元与共情
2.3.1 “共情”的词源学解释
2.3.2 “共情”概念的发展与争论
2.3.3 镜像神经元与共情的关系
三、镜像神经元与具身的他心
3.1 现象学进路的“读心”理论
3.1.1 海德格尔对于他心知问题的存在论回答
3.1.2 梅洛-庞蒂论他心具身
3.2 具身模拟理论
3.2.1 具身理论与镜像神经元
3.2.2 具身模拟理论的创立
3.2.3 具身模拟论与他心解读
四、镜像神经元与“读心”的双加工理论
4.1 作为“双加工理论”基础的“模拟论”
4.1.1 “模拟论”是否优于“理论论”
4.1.2 “极端的取消论”与“温和的取消论”
4.1.3 “模拟论”的缺陷
4.2 读心的“双加工理论”
4.2.1 意识加工的“双重性”特征
4.2.2 认知“有效”加工与“灵活”加工
4.2.3 “他人视角”与换位思考
4.2.4 低级的“读心”与高级的“读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967997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他心知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1.1 类比论证
1.1.1 罗素的类比论证方法
1.1.2 类比论证的困境
1.1.3 汉普希尔对类比论证的改进
1.2 行为主义的他心知理论
1.2.1 赖尔将“心”读为行为或行为倾向
1.2.2 维特根斯坦对私人语言的否定
1.3 物理主义立场的他心知理论
1.3.1 同一论:“读心”同于“读脑”
1.3.2 功能主义:从因果功能角度的“读心”
1.3.3 整体随附性:心理属性随附于物理属性
1.3.4 解释主义:“无心”的“读心”理论
二、镜像神经元的发现与作为“读心”基础的模仿和共情
2.1 镜像神经元的发现
2.1.1 镜像神经元的首次发现
2.1.2 人脑中的镜像神经元
2.1.3 镜像神经元发现的意义
2.2 镜像神经元与模仿
2.2.1 作为“读心”能力的模仿
2.2.2 镜像神经元是否是模仿的神经基础
2.3 镜像神经元与共情
2.3.1 “共情”的词源学解释
2.3.2 “共情”概念的发展与争论
2.3.3 镜像神经元与共情的关系
三、镜像神经元与具身的他心
3.1 现象学进路的“读心”理论
3.1.1 海德格尔对于他心知问题的存在论回答
3.1.2 梅洛-庞蒂论他心具身
3.2 具身模拟理论
3.2.1 具身理论与镜像神经元
3.2.2 具身模拟理论的创立
3.2.3 具身模拟论与他心解读
四、镜像神经元与“读心”的双加工理论
4.1 作为“双加工理论”基础的“模拟论”
4.1.1 “模拟论”是否优于“理论论”
4.1.2 “极端的取消论”与“温和的取消论”
4.1.3 “模拟论”的缺陷
4.2 读心的“双加工理论”
4.2.1 意识加工的“双重性”特征
4.2.2 认知“有效”加工与“灵活”加工
4.2.3 “他人视角”与换位思考
4.2.4 低级的“读心”与高级的“读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9679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967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