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安国《春秋传》的天理观
发布时间:2024-11-07 19:11
以天理人欲之辨统摄春秋大义,是胡安国《春秋传》的最大特色之一。天理一词最早出现于《礼记》,后为二程最早用以阐释春秋大义,二程把封建伦理道德上升到天理的高度,通过理沟通了天道与人道,贯穿了宇宙的天理与人间的伦理。程氏对《春秋》的阐发,实际上将春秋学纳入了理学的范畴。 胡安国私淑二程之学,自然二程的理学理念也被他所吸收和发扬,正如《述纲领》说:“大纲本孟子,义取《公羊》《谷梁》之精,而微词多以程氏之说为证”。从理论渊源来看,胡安国承继了程颐以理解《春秋》的思想,以天理为他春秋大义的最高范畴,从天理的高度进行阐发,论证伦理关系。天理被阐释为世界万物的根源,王道,王德,天道,礼仪等社会伦理道德规范都是天理的表现,理成为他诠释《春秋》的最高依据。程颐的《春秋传》,已经在用理、天理等范畴来解读《春秋》之义,胡安国的《春秋传》又往前推进了一步,将《春秋》中善恶、是非、正伪的冲突,统统归结为天理与人欲的矛盾,符合伦理纲常的规范就是天理,否则就违反天理,属于人欲,在天理人欲之辨中解辨《春秋》大义。 胡安国《春秋传》吸收程氏《春秋》观的天理依据的同时,加入现实政治的元素,使得春秋学具有很强的济世功能...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宋代春秋学的繁盛
二、宋代春秋学的变革
第1章 胡安国《春秋传》学统渊源
1.1 大纲本孟子
1.2 事按《左氏》、义取《公羊》、《谷梁》
1.3 近接孙复:尊王攘夷
1.4 微词以程氏说为证:存天理灭人欲
第2章 胡安国《春秋传》天理观的内涵
2.1 天理的内涵
2.2 胡安国对天理的诠释
第3章 胡安国《春秋传》天理观的落实
3.1 尊王——以天理王道正王权
3.2 攘夷之义,天理之使然
3.3 讨贼复仇,天理所归
3.3.1 大仇不复,天理不存
3.3.2 忘亲释怨灭天理
3.3.3 为复仇而战,虽败犹荣,其罪可恕
3.4 以"灾异"鉴观天人之理
第4章 对《胡传》义理化的批评
4.1 南宋时期批判性的接收
4.2 元朝时期,对《胡传》的纠驳
4.3 明朝学者的批判:独尊地位的动摇
4.4 清朝时期,全盘否定
4.4.1 官方层面
4.4.2 民间层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本文编号:4011668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宋代春秋学的繁盛
二、宋代春秋学的变革
第1章 胡安国《春秋传》学统渊源
1.1 大纲本孟子
1.2 事按《左氏》、义取《公羊》、《谷梁》
1.3 近接孙复:尊王攘夷
1.4 微词以程氏说为证:存天理灭人欲
第2章 胡安国《春秋传》天理观的内涵
2.1 天理的内涵
2.2 胡安国对天理的诠释
第3章 胡安国《春秋传》天理观的落实
3.1 尊王——以天理王道正王权
3.2 攘夷之义,天理之使然
3.3 讨贼复仇,天理所归
3.3.1 大仇不复,天理不存
3.3.2 忘亲释怨灭天理
3.3.3 为复仇而战,虽败犹荣,其罪可恕
3.4 以"灾异"鉴观天人之理
第4章 对《胡传》义理化的批评
4.1 南宋时期批判性的接收
4.2 元朝时期,对《胡传》的纠驳
4.3 明朝学者的批判:独尊地位的动摇
4.4 清朝时期,全盘否定
4.4.1 官方层面
4.4.2 民间层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本文编号:40116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4011668.html
上一篇:“心”即“认知”:认知框架、社会事实与赋值力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