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哲学—神学中的“恶”与“苦难”问题
发布时间:2024-12-22 00:06
作为启蒙运动的完成者与批判者,康德已经初步破除了十八世纪的乐观主义信念,并开始审视源自于人的恶与苦难,以之作为人的有限性的有力佐证。在其道德哲学一神学中,康德反对德福同一律,德性的价值在于道德动机对于自然好恶的平伏而造就的痛苦与牺牲。但为了完成圆善的最终目的,康德不得不引入神的存在作为公设,并使之自发于道德的必要,构成纯粹实践理性的先天信仰以保证德性与自然的幸福的统一,但是,圆善的先导乃是:配享幸福。道德上的幸福源自于面向纯善的日进无疆的进步之中,纯善意念自身即包含着对其坚定不移和稳固性的信赖,但是,纯善的依据被转移至天国,反而,道德的恶是可归咎于人的自由的恶,且人是由恶开始的。从动机意向上剔除恶为人力所不逮,而只能借助于神恩,后者之先导在于:配享神恩。苦难则可分为两个向度:针对旧人而言,它是对归诸于自己的恶的惩罚;弃恶向善的新人则是以上帝之子的意念,即纯粹是为了善的缘故而承担起苦难的,苦难成为面向纯善而体验到的道德上的幸福的原因。圆善的共同体维度即伦理共同体理念是为了战胜普遍的恶而建构的上帝之国,它在地上建立善的原则的统治的历史,是道德的宗教信仰与历史性(启示)信仰不断斗争的叙述,在此...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圆善的个体维度与纯善
第一节 德性与自然的幸福
第二节 自由的恶
第三节 纯善与道德的幸福
第二章 18世纪的神义论的转向与康德的历史哲学—神学
第一节 希腊人的“自然”与基督信仰的“历史”
第二节 18世纪神义论的转向——以卢梭为例
第三节 康德的历史哲学—神学
第三章 后康德哲学—神学对恶与苦难问题的几种运思路向与圆善的共同体维度
第一节 后康德哲学—神学对恶与苦难问题的几种运思路向
一、伊万的抗议的无神论
二、基尔克果的生存哲学
三、莫尔特曼的十字架神学
第二节 圆善的共同体维度与休戚与共原则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4019124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圆善的个体维度与纯善
第一节 德性与自然的幸福
第二节 自由的恶
第三节 纯善与道德的幸福
第二章 18世纪的神义论的转向与康德的历史哲学—神学
第一节 希腊人的“自然”与基督信仰的“历史”
第二节 18世纪神义论的转向——以卢梭为例
第三节 康德的历史哲学—神学
第三章 后康德哲学—神学对恶与苦难问题的几种运思路向与圆善的共同体维度
第一节 后康德哲学—神学对恶与苦难问题的几种运思路向
一、伊万的抗议的无神论
二、基尔克果的生存哲学
三、莫尔特曼的十字架神学
第二节 圆善的共同体维度与休戚与共原则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40191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4019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