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与托马斯·阿奎那对存在与本质关系的理论分歧
发布时间:2025-01-04 08:07
存在问题是形而上学的核心问题。自古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提出存在概念作为认识论概念以来,到柏拉图开始追问事物存在的本质,开启本质主义的追问路线。到亚里士多德那里,将作为存在的存在解释为实体,最终以事物的本质解释事物的存在,构建了存在与本质同一的理论。这种追问存在的本质主义的路线一直延续到波爱修那里。然而到阿拉伯哲学家阿维森纳那里开启了存在与本质区分的理论,并且存在优先本质的道路,标志着形而上学的第二次开端。托马斯·阿奎那继承了阿维森纳探究存在的形而上学的道路,将存在的概念解释为存在的活动,从存在论的角度重新解释了传统的本质论的问题,系统的奠定了存在与本质区分的理论,开启了一场形而上学革命,影响了其后的西方哲学的发展方向。本论文主要目的是梳理存在与本质之间关系的来龙去脉,揭示其从古希腊的起源,进而是如何一步步演变的,从而构成阿奎那的形而上学的革命。论文的形态主要是比较亚里士多德与托马斯·阿奎那关于存在与本质关系问题的理论分歧,解释这一分歧问题的由来、分歧点和意义在哪里。
【文章页数】:1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存在问题的来源
1.1 “存在”语词的来源
1.2 巴门尼德的存在概念的提出
1.2.1 思想与存在的同一
1.2.2 反驳生成与消灭
1.2.3 存在(者)是不可分的和不动的,并且与思想绝对的同一
1.2.4 巴门尼德提出的存在((?))概念的意义
1.3 柏拉图对存在与本质的初步提出
1.3.1 对巴门尼德的继承
1.3.2 存在是理念
1.3.3 存在与本质的初步探索
第二章 亚里士多德对存在与本质关系理论的奠定
2.1 形而上学作为一门科学的任务
2.2 实体概念的提出——什么是真正的实体
2.3 存在与本质的生成论探索
2.4 对不可感的最高的实体的探索
第三章 托马斯·阿奎那对前人关于存在与本质关系理论的继承与反驳
3.1 早期基督教神学家对(?)的翻译与解释
3.2 对波爱修的继承与反驳
3.2.1 波爱修的“存在(esse)”与“是这个(id quod est)”的区分
3.2.2 阿奎那对波爱修的“存在”与“是这个”的区分的批评
3.3 对阿维森纳的继承与反驳
3.4 对奥威尼的威廉的继承与反驳
第四章 托马斯·阿奎那的存在与本质区分问题的理论背景
4.1 从古希腊到中世纪“自然”观念的转变问题
4.2 四因的进一步分析
4.3 分有的问题
4.4 上帝之名的启示
第五章 托马斯·阿奎那的存在与本质区分的理论
5.1 概念辨析
5.1.1 esse与 ens的概念区分
5.1.2 ens a se与 ens commune的概念区分
5.1.3 quod est与 quo est的概念区分
5.2 阿奎那对传统的本质论的批判
5.2.1 传统的认识论原理
5.2.2 对柏拉图主义回忆说真理观的反驳
5.2.3 传统的本质论批判
5.3 存在与本质区分的具体内容与方式
5.3.1 问句的区分
5.3.2 存在与本质逻辑上的区分
5.3.3 存在与本质的实在上的区分
5.4 存在与本质区分的证明
5.4.1 基于本体论的证明
5.4.2 基于无限的存在本身的证明
5.4.3 基于属的证明
5.4.4 基于分有的证明
第六章 亚里士多德与托马斯·阿奎那关于存在与本质关系的理论分歧
6.1 分歧一,存在与本质的同一与存在与本质的区分
6.2 分歧二,对本质的理论分歧
6.3 分歧三,对存在的理论分歧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本文编号:4023156
【文章页数】:1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存在问题的来源
1.1 “存在”语词的来源
1.2 巴门尼德的存在概念的提出
1.2.1 思想与存在的同一
1.2.2 反驳生成与消灭
1.2.3 存在(者)是不可分的和不动的,并且与思想绝对的同一
1.2.4 巴门尼德提出的存在((?))概念的意义
1.3 柏拉图对存在与本质的初步提出
1.3.1 对巴门尼德的继承
1.3.2 存在是理念
1.3.3 存在与本质的初步探索
第二章 亚里士多德对存在与本质关系理论的奠定
2.1 形而上学作为一门科学的任务
2.2 实体概念的提出——什么是真正的实体
2.3 存在与本质的生成论探索
2.4 对不可感的最高的实体的探索
第三章 托马斯·阿奎那对前人关于存在与本质关系理论的继承与反驳
3.1 早期基督教神学家对(?)的翻译与解释
3.2 对波爱修的继承与反驳
3.2.1 波爱修的“存在(esse)”与“是这个(id quod est)”的区分
3.2.2 阿奎那对波爱修的“存在”与“是这个”的区分的批评
3.3 对阿维森纳的继承与反驳
3.4 对奥威尼的威廉的继承与反驳
第四章 托马斯·阿奎那的存在与本质区分问题的理论背景
4.1 从古希腊到中世纪“自然”观念的转变问题
4.2 四因的进一步分析
4.3 分有的问题
4.4 上帝之名的启示
第五章 托马斯·阿奎那的存在与本质区分的理论
5.1 概念辨析
5.1.1 esse与 ens的概念区分
5.1.2 ens a se与 ens commune的概念区分
5.1.3 quod est与 quo est的概念区分
5.2 阿奎那对传统的本质论的批判
5.2.1 传统的认识论原理
5.2.2 对柏拉图主义回忆说真理观的反驳
5.2.3 传统的本质论批判
5.3 存在与本质区分的具体内容与方式
5.3.1 问句的区分
5.3.2 存在与本质逻辑上的区分
5.3.3 存在与本质的实在上的区分
5.4 存在与本质区分的证明
5.4.1 基于本体论的证明
5.4.2 基于无限的存在本身的证明
5.4.3 基于属的证明
5.4.4 基于分有的证明
第六章 亚里士多德与托马斯·阿奎那关于存在与本质关系的理论分歧
6.1 分歧一,存在与本质的同一与存在与本质的区分
6.2 分歧二,对本质的理论分歧
6.3 分歧三,对存在的理论分歧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本文编号:40231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4023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