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内在联系
一、从哲学思想上是相通的
中国的传统哲学特点就是博大精深,而且具有鲜明的各族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哲学不仅是我们民族智慧的结晶,同样还是我们优秀传统文化当中的核心组成部分。
1.中国传统哲学的朴素唯物论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之间的内在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是唯物论,而中国古代哲学也有着唯物主义的优良传统。
第一,中国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世界观对世界本源问题的思考。我国古代就有把世界认为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特殊元素够成的,这种五行的思想不仅阐明了古人对世界来源和物质构造的思考,也反映了古人从物质角度去思考世界的,而不是从主观的唯心角度去考察和理解这个世界的本源。
第二,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对规律问题的认识。古人在知识匮乏的年代,以当时自己对世界的看法,总结了许许多多的对世界的规律的认识。虽然有许多的认识再当今人看来是不尽正确的,愚昧的,但这都是古人对世界一种朴实的思考。证明了古人是从自身的实践出发,在日常生活当中不断总结身边的事物发生的过程并预测事物发展的结果而总结得出。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对规律问题存在朴实的认识。本文由收集整理
2.传统的哲学朴素辩证法同现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之间的联系
老子的物极必反、福祸相依的辩证思想在当时以及直到今天都为人们耳熟能详。古人在很久以前就已经意识到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变化的,任何事物在发展到一定得阶段都会产生相应的变化,不是不变,是变化的时机还没有,这又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人朴素辩证法当中的由量的积累才会产生质变的思想。这同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中的认为无论是人的思维还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无时无刻不产生变化的辩证法思想相契合。
第一,中国传统的朴素辩证法认为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无时无刻不起变化的。古人十分讲求做人做事之间的关系问题,认为世间万物之间的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有直接的或间接的联系的,比如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思想,这是在提醒我们再认识和看待身边的事物时要用联系的眼光,而不能孤立片面的看待身边的一切事物。只有做到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这个世界才会做到万无一失。这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联系的观点存在内在的一致性。
第二,中国的传统朴素辩证法当中对矛盾运动规律的思考。古人在很早以前就明白了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对立体存在的,一种矛盾的消灭也意味着另一种矛盾的产生。福祸相依的思想也证明了我国古人矛盾运动规律的思想。
第三,中国的传统朴素辩证法当中对质变量变互变的认识。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当中不乏“合抱之木起于毫末”的人生思考,认为事物都有量的积累而成的,都有量变再起质变的自身规律。如果正不是因为这些一点一滴的积累便不会产生质变的发生,正如不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道理。这都无不解释了古人朴素的关于对量变质变认识的朴素辩证法的认识。中国传统朴素辩证法当中对质变量变互变的认识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量变质变的原理有内在的联系。
3.中国的传统哲学当中对社会历史的认识与看法与唯物史观想通性
中国的传统当中对社会历史的哲学思考,以及对社会历史的规律的记述不胜枚举。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有自身的规律可探寻,这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史观有很大的内在相通性,这样也成为中国的传统哲学当中对社会历史的认识与看法与唯物史观相通的内在联系。
二、在精神实质上的相通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不单单是从哲学思想层面上存在着许多内在的相通性,同样在精神文化层面上更是存在着内在的相通性。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发展历史中,积淀和形成了自己独特而伟大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表现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居安思危、乐天知足、崇尚礼仪等等特征。中华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就在于“和合”二字。这些内容在其精神实质上无疑不和马克思主义在文化精神村民存在着内在的相通性,这也提供了我们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心理根源。
1.“和谐”的理想的追求
中国是一个讲求天人合一的过度,历朝历代统治者都力图建立一个天平的盛世。对和谐的理想追求从未消失过。中国人勤劳善良,与人和善,乐于助人。在生活当中表现豁达开朗的乐观精神以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居安思危、乐天知足、崇尚礼仪等等特征。中华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就在于“和合”二字。和谐的思想不仅是中国人的理想也是所有中国人的追求目标。
2.讲求“经世致用”的哲学思维
经世致用,由明清之际思想家顾炎武等提出,认为学习、征引古人的文章和行事,应以治事、救世为急务,反对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经世”是可理解为:为官之道,学而优则仕。“经”为上下贯通之理,一“经”可贯众“纬”。“致用”,即是不务虚学。以“正心、诚意、致知、格物”达“修身”之功,以“修身”之功通达“齐家、治国、平天下”经世之理,致用则是致此用功。经世致用告诉我们做事要遵循固有的客观规律,按照规律办事。
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关怀民生,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爱国的内容十分广泛,热爱祖国的山河,笔耕论文新浪博客,热爱民族的历史,关心祖国的命运,在危难之时英勇战斗,为祖国捐躯,都是爱国主义的表现。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本文编号:41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4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