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中对“实体”的探究
一、古代实体观念的提出
文德尔班说过“希腊哲学的根本问题—— 即在现象千变万化的背后应如何思考统一的、永恒不变的存在)”。在探讨这一问题时,笔耕论文新浪博客,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实体”观念。他在《范畴篇》中说,“实体, 就其最真正的、第一性的、最确切的意义而言, 乃是那既不可以用来述说一个主体又不存在于一个主体里面的东西——还有那些作为种而包含着属的东西也被称为实体”,他在《形而上学》篇中对“实体”做了进一步的述说:“生命本为理性之实现,而为此实现者唯神;神之自性实现即至善而永恒之生命。因此,我们说神是一个至善而本文由收集整理永生的实是,所以生命与无尽延续以至于永恒的时空悉属于神;这就是神”。在这里“神”就是“理性”,是所有“第一实体”实现之根据,是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的“最高实体”,尽管亚里士多德把它称为是最高的存在,但却是最高的存在者,他称之为第一哲学,西方形而上学由此建立起来。
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对真实存在的不同理解,对以后的西方哲学产生了重大影响。中世纪唯名论神学家奥古斯丁从他的“原罪说”和“先定说”来预设了一个至善实体——上帝,在他那里,“上帝”是不需要被论证的。而唯实论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认为“上帝”是需要论证的,“经过这种论证, 作为最高存在者的上帝就存在于逻辑思维之中了;而同时,上帝本身作为一切存在的本体就是最高的智慧”。
由此可见,在中世纪,虽然唯名论与唯实论有所不同,但都以“上帝”这一“最高实体”作为其形而上的依据。
二、近代实体观念的主体化
西方哲学到了近代,发生了认识论的转向。这种转向, 究实质是与“实体”观念的转变分不开的。“近代哲学的‘认识论转向’不过是‘现象’概念的另外一个固有的预设蕴涵的展开。到了近代,人们问: 人、主体如何有能力可以通过现象看出本质? 于是,近代哲学开始着力研究这个问题,研究人的主体性、理性能力,这就是所谓的‘认识论转向’”。
在近代,人们开始转而研究人的内在认识能力,实体观念也开始主体化。近代哲学的创始人笛卡尔从“怀疑一切”出发,发现“我思故我在”是一条真实可靠的原理。 “由此我就认识到, 我是一个实体,这个实体的全部本质或本性只是思想,它并不需要任何地点以便存在, 也不依赖任何物质性的东西”。笛卡尔的“实体观”可谓是哲学史的革命,但也陷入了“心身”分离的境地,为弥补此,他又提出了“最高的完满的存在的实体——上帝”来做补充。
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实现了认识论上的“哥白尼革命”, 改变了认识论的路线。但他认为哲学的着重点是形而上学,他认为以往的形而上学并不算是真正的形而上学,应建立一种他称为“科学的形而上学”,“批判, 而且只有批判才含有能使形而上学成为科学的、经过充分研究和证实的整个方案,以至一切办法”。 但也陷入了“物自体”与“现象”的分离。
真正把“实体”概念主体化的是黑格尔。他强调“实体”的主体性的基础上重新回到古希腊的实体观,提出了“实体即主体”的原则,认为实体不仅是客观的,而且也是能动的。实体的运动过程就是它的自我运动,世界也是实体自我运动的外化和展开其实质就是“实体”的本体化,也就是决定所有存在者的唯一存在者, 也即形而上学。
三、现代实体观
现代哲学致力于颠覆传统形而上学或拒斥形而上学,他们用自己的理论颠覆传统的同时,在为自己的学说找立脚点。恰恰是以这一立脚点为依托的学说建立了新的“实体”观。
现象学大师胡塞尔,运用先验还原的方法,把存笛卡尔的进路反回自身进行还原。最后胡塞尔还原到了纯粹先验意识,认为只有纯粹的先验意识是自明的。“按照胡塞尔的观点,世界的本源是先验的主体。世界是由先验的主体构成的。先验的还原是指把那种有关世界是自在地、客观地存在的观点还原为世界是关于先验的主体而存在的观点”。海德格尔认为胡塞尔并没有解构掉传统的主客架构,认为以往的哲学家实际上是以对存在者的研究代替了对存在本身的研究,为此他建立基础存在论以颠覆传统形而上学。德格尔在以基础存在论去颠覆传统形而上学的同时,也建立了以“此在”为真实存在的“实体”论,是一种主体形而上学, 并不能通达存在本身。
现代语言分析哲学拒斥形而上学。维特根斯坦认为“全部哲学就是语言批判”,他认为世界是两个对称的系统组成的: 本体论系统和逻辑系统。这两个系统具有同型的逻辑结构。
西方哲学虽从巴门尼德开始提出存在以来,历代的哲学家都在探询存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实体”概念,开启了西方哲学形而上学之路;近代,“实体”观念发生了转变,“实体主体化”;现代,现象学和分析哲学等致力于对传统形而上学的颠覆或拒斥,其最终却是建立了一种新的“实体论”。虽然他们都以“存在”的探询为目标,但其实都是以“实体”作为了终极根据,建立了自己的“实体”论,而“实体”仍是一存在者。所以,我们说,他们都停留在了形而上学的层面上,,而没有通达“存在”本身。
本文编号:42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4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