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哲学教科书中的唯物辩证法思想研究
本文关键词:苏联哲学教科书中的唯物辩证法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苏联具体化的一种特殊理论形态,苏联哲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历史上,它上承原生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即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思想),下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起到了不容抹杀的过渡作用。而苏联哲学又是以教科书为主要物质载体的一种特殊哲学理论形态,且其核心和灵魂在于唯物辩证法思想。鉴于此,笔者基于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以苏联哲学教科书中的唯物辩证法思想为线索,探讨了苏联哲学教科书的一系列相关问题,从而形成了该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该文的正文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苏联哲学教科书中的唯物辩证法思想之形成过程”,其形成过程主要包括四个阶段:普列汉诺夫的开山、列宁的奠基、论战推动下的发展、斯大林的定型;第二部分为“苏联哲学教科书中唯物辩证法思想之主要内容”,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阐明了唯物辩证法与其他理论流派的区别,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坚持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则;第三部分为“苏联哲学教科书中唯物辩证法思想之历史地位”,主要从苏联哲学教科书中的唯物辩证法思想与原生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联系、它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苏联化的影响以及它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贡献等三个方面全面深入地探讨了其历史地位。
【关键词】:苏联哲学教科书 唯物辩证法思想 形成过程 主要内容 历史地位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512.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引言7-14
- (一)选题缘由与意义7-8
- (二)研究现状概述8-13
- (三)研究方法13-14
- 一、苏联哲学教科书中的唯物辩证法思想之形成过程14-25
- (一)普列汉诺夫的开山14-17
- 1.阐明了唯物辩证法与唯心辩证法的关系14-15
- 2.论证了质量互变规律15-16
- 3.捍卫了否定之否定规律16
- 4.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16-17
- 5.论述了唯物辩证法的范畴17
- (二)列宁的奠基17-23
- 1.揭示了辩证法发展观与形而上学发展观的对立18
- 2.论证了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在于对立统一规律18-20
- 3.阐述了辩证法、逻辑学和认识论三者相统一的原则20-21
- 4.阐明了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则21-22
- 5.重申了辩证法的基本规律22-23
- (三)论战推动下的发展23-25
- 1.机械论者与辩证法派的论战23-24
- 2.正统派与辩证法派的论战24
- 3.两次论战推动下唯物辩证法思想的发展24-25
- (四)斯大林的定型25
- 二、苏联哲学教科书中的唯物辩证法思想之主要内容25-37
- (一)阐明了唯物辩证法与其他理论流派的区别25-28
- 1.唯物辩证法与唯心辩证法25-26
- 2.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26-27
- 3.唯物辩证法与均衡论27
- 4.唯物辩证法与修正主义27
- 5.唯物辩证法与社会民主主义27-28
- (二)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28-35
- 1.对立统一规律28-33
- 2.质量互变规律33-34
- 3.否定之否定规律34-35
- (三)坚持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则35-37
- 1.辩证法、认识论与逻辑学相统一的原则35
- 2.唯物辩证法的党性原则35-36
- 3.唯物辩证法的两大基本原则36
- 4.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36-37
- 三、苏联哲学教科书中的唯物辩证法思想之历史地位37-50
- (一)苏联哲学教科书中唯物辩证法思想与原生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联系37-41
- 1.苏联哲学教科书中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对原生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遵循37-40
- 2.苏联哲学教科书中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对原生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违背40-41
- (二)苏联哲学教科书中唯物辩证法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苏联化的影响41-45
- 1.促进了唯物辩证法思想在苏联的传播41-42
- 2.提供了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继续发展的参考资料42
- 3.促进苏联国内思想的统一和政局的稳定42-43
- 4.指导苏联民众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43
- 5.导致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沦为政治的附庸43-44
- 6.间接地导致苏联解体44-45
- (三)苏联哲学教科书中唯物辩证法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贡献45-50
- 1.培养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46
- 2.提供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矛盾论》的参考资料46-49
- 3.促进了党内路线错误的纠正49
- 4.推动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49-50
- 结语50-52
- 参考文献52-55
- 后记55-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艾思奇;;关于哲学教科书的一些问题[J];教学与研究;1962年05期
2 程汝栋;梁工佛;;使用哲学教科书的一些体会[J];教学与研究;1963年05期
3 赵玉瑾;我国哲学教科书出版概况[J];国内哲学动态;1985年02期
4 辛晓晖;;模糊性和精确性应作为一对范畴纳入哲学教科书[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86年02期
5 吴晓东;;对哲学的几点规定的重新认识[J];上饶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6期
6 石仲泉;;“两论”与苏联哲学教科书的关系[J];实事求是;1988年06期
7 戴凤文;;读者对《关于新哲学教科书》的反应[J];哲学译丛;1989年06期
8 安建萍;对认识发展过程和阶段传统理论的两点质疑[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S1期
9 王永明;哲学教科书应摈弃“物质世界”“存在于时空之中”的提法[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1998年05期
10 司晓莉;哲学教科书中矛盾普遍性概念质疑[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孙正聿;;深入研究作为“范式”的哲学教科书[A];“《哲学通论》与哲学教育改革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李广昌;;走出哲学教科书改革的囿限[A];“《哲学通论》与哲学教育改革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张盾;;《哲学通论》的意义及其根据[A];“《哲学通论》与哲学教育改革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李佃来;;类哲学:一种新的哲学视野[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5 许全兴;;《平凡的真理》对改造哲学体系的启示[A];平凡的真理 非凡的求索——纪念冯定百年诞辰研究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南n\ 南开大学哲学系;从哲学教科书的三重功能看其内容的变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韩震;寻找哲学之乡:创新智慧[N];中国教育报;2004年
3 杨咏梅;哲学:三成高中生的阅读需求[N];中国教育报;2004年
4 石述;哲学怎么“说”[N];光明日报;2003年
5 中央党校教授 胡为雄;新中国第一本哲学教科书编写始末[N];北京日报;2010年
6 云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 左安嵩;《大众哲学》的方法论特点及启示[N];光明日报;2010年
7 苏志宏;反思哲学教科书[N];社会科学报;2002年
8 俞乐琴;关注传统哲学的现代价值[N];中国教育报;2001年
9 江畅 周鸿雁;转变我们的哲学观[N];光明日报;2003年
10 李亚彬;萧前:哲学之树常青[N];光明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于桂凤;重建哲学的生活之根[D];吉林大学;2010年
2 牛小侠;当代“有限性”视阈下的马克思哲学旨趣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3 罗伯中;20世纪之交的英美关系问题的哲学争论[D];复旦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潇斐;哲学与政治的相互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15年
2 彭高;苏联哲学教科书中的唯物辩证法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6年
3 马秀娟;哲学教科书的问题及思索[D];吉林大学;2009年
4 赵红;对哲学教科书体系批判的反思[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5 张林华;从人大版哲学教科书的变化看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走向[D];东南大学;2006年
6 陈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范式创新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3年
7 金娜;社会转型时期俄罗斯哲学走向评析[D];黑龙江大学;2006年
8 马新宇;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与“类思维”[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尤作欣;试论马克思哲学新视界中的社会关系[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慧霞;论马克思哲学对西方哲学传统的伟大变革[D];延安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苏联哲学教科书中的唯物辩证法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66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466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