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哲学视角解读索绪尔的语言(2)
例如,在张若虚的名句“碣石潇湘无限路”中,“碣石” 指北方,是仄音,读起来有硬朗朗的感觉,给人的联想是北国的山海,帝王曹操之类枭雄;“潇湘” 是平声,读起来缠绵悱恻,悠扬不尽,与之相联系的是江南的清雨,柔情伤感的情怀,是流淌着屈原诗歌的意象。“碣石潇湘无限路”组成的意义不仅是每个词的能指和所指的叠加,他们的联想意义赋予了整个句子悠远的意境。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词的使用价值既在于它有能指和所指,可以表达意义,更在于它具有组合和聚合关系,言说者可以巧妙地利用这些能指和所指的细微差别,有效地排列组合这些能指和所指,在言语活动中通过联想关系创造出别具一格的效果,发挥出“非它不可” 的价值。语言符号系统中的规定和关系只是潜在地赋予了语言符号的使用价值,现实的价值,需要在言语活动中,笔耕文化推荐期刊,在主体的作用下,得以确定。
因此,索绪尔给出了语言价值构成的第二个原则,即必需有“一些与价值有待确定的物相比的物”。
这种比较涉及到不同词的能指和所指在组合关系轴和聚合关系轴两个方向上的比较,比较的标准是表达言说者思想的有效性。只有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比较和选择后,一个词的价值才得以确定并获得实现。正如索绪尔所言, “任何要素的价值都是由它的环境决定的;如果不首先考虑它的周围的话, 甚至都不可能确定‘太阳’ 一词的价值。
由此可见,语言符号价值的一般性在于,语言的使用价值从属于哲学中的使用价值。一个词的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它一方面凭借能指和所指与人的思想观念相交换,另一方面又与不同的词相比较而使其价值在特定的语境中得到确定并获得实现。
总之,语言的价值被解读为能指和所指的“交换”,而不是与人的生动活泼的思想观念“交换”。
能指和所指的“交换”无法体现出语言符号对于主体的价值,从哲学的意义上说,这是有失偏颇的,它妨碍了我们对语言价值理论整体的理解。如果我们换个角度走向语言价值理论,一些有争议的观点便不言自明了。
本文由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编号:50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5041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