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论《庄子》之“名”

发布时间:2017-07-06 05:10

  本文关键词:论《庄子》之“名”


  更多相关文章: 文化诠释 命物之名 价值之名 无名


【摘要】:庄子之“名”是先秦“无名”思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质是以解决社会现实问题为出发点,对“正名”思潮的不认可。本文以《庄子》之“名”为研究对象,运用文化诠释的方法对《庄子》之“名”进行了解读。将《庄子》之“名”分为“命物之名”和“价值之名”两种名进行了分别的阐述,并对庄子“无名”的思想进行了解读。 第一章主要是将《庄子》中关于“名”的句段摘出,找出《庄子》中“名”的主要涵义,依据涵义的不同将《庄子》中的“名”分为“命物之名”和“价值之名”。 第二章主要是采用文化诠释的方式将庄子之“名”作为先秦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去解读。“命物之名”是对人或物命名的名称。庄子对于因为“形色”之不同而形成的“名”持默认的观点。“价值之名”通常代表了价值倾向上的判断,是社会伦理道德和政治秩序的一种判断和规范。庄子认为是非判断都是个人亲疏喜恶和成心的结果,是不准确的。尤其是一些业已形成的是非判断和道德判断,使得人因为“好名”而“残生害性”。 第三章主要是分析庄子的“无名”思想,“无名”的思想应该分为三层理解。其一,是在“命物之名”上,在庄子的本体论和宇宙生产论中,道生出万物,物又有各自的变化,在这样“万物为一”的观点下,物的“名”就显得毫无意义了。其二、是对于“价值之名”的不认可,认为“正名”思想所带来的价值判断是不成立的,同时,造成了为追求“名”而“残生伤性”的局面,所以庄子在此认为应当“无名”。其三、在应对“正名”的基础上,庄子认为在政治秩序和道德伦理的构建上,应当是“无名”的。庄子认为“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在个人修养上应该具有“无名”的境界,在政治秩序上应当坚持“无为无名”。
【关键词】:文化诠释 命物之名 价值之名 无名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223.5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6
  • 导论6-9
  • 对研究现状及文献的说明9-14
  • 对研究方法的说明14-16
  • 第一章 《庄子》中的“名”16-24
  • 1.1 “名”的分类16-20
  • 1.1.1 “名”的发展和划分16-17
  • 1.1.2 《庄子》中“名”的划分17-20
  • 1.2 命物之名20-22
  • 1.3 价值之名22-24
  • 第二章 对于《庄子》之“名”的解读24-35
  • 2.1 对于《庄子》之“名”解读方式的选择24-25
  • 2.2 《庄子》对于“命物之名”的态度25-29
  • 2.3 《庄子》对于“价值之名”的态度29-35
  • 2.3.1 对“价值之名”的不认同29-32
  • 2.3.2 逐名失身32-35
  • 第三章 对于《庄子》之“无名”的认识35-49
  • 3.1 “命物之名”与“无名”35-42
  • 3.2 “价值之名”与“无名”42-45
  • 3.3 修养、为政与“无名”45-49
  • 结语49-50
  • 参考文献50-52
  • 致谢52-53
  • 附录:《庄子》中关于“名”的章句53-6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福友;吴根友;;论老庄道家的语言哲学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2 崔清田;名学、辩学与逻辑[J];广东社会科学;1997年03期

3 邓联合;《老子》《庄子》两处原文新解[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4 周建设;;先秦名辨之学的语言哲学蕴涵[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5 赵奎英;;“道不可言”与“境生象外”——庄子语言哲学及其对意境论的影响[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6 王晓兴;易志刚;;王天下——殷周之际对中国文化的奠基意义[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7 曾祥云;;中国古代名学论略——从语词符号的角度探究[J];学习论坛;2008年06期

8 林铭钧,曾祥云;中国逻辑史研究中的两个理论问题质疑[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9 韩东晖;先秦时期的语言哲学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05期

10 杨国荣;;《庄子》哲学中的名与言[J];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本文编号:5248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5248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a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