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荀子的性恶论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5 20:05

  本文关键词:荀子的性恶论思想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荀子性恶论的内涵及解决善如何可能这一难题。 荀子的人性论形成于战国人性辩论的背景下。荀子强调人性自然、注重后天的修习,这是对前人成果的吸收、继承;荀子针对性善论的脱离实际而提出性恶说,重视礼义对人的规范作用,这是对前人成果的批判、创新。 在自然状态下,人类顺性而为,纵欲无节,最终使社会纷争不止,失陷于恶。因此,荀子认为恶的根源在于人性。荀子虽以人性为恶,但他并不认为人只能通向恶。因为,人性可化,人可以通过后天努力积习来“化性其伪”,通往善。人能够超越恶的自然属性、获得善的本质属性。因此,善才是人的本质所在。 人性的内涵丰富,既包括人的感官功能与材性知能,还包括人的情性与欲望。前者潜藏于人,属于未发状态,后者是人性的流露,属于已发状态。经过分析发现,荀子做出性恶的判断,针对的是性的已发阶段。但荀子认为人的情欲本身不是恶,善恶在于人的选择。人若选择顺性而为,便与禽兽无异,这才是恶的根本。荀子性恶说的目的是警醒世人:切勿顺性而为,要努力化性起伪! 性恶论的难题在于:人性恶,则善何以可能?荀子以社会的治、乱来划分善恶。那么,善的起源就是礼义的起源。礼义是使人类能够群居和一的根本法则。先王化性起伪而创作礼义。化性起伪的过程是:首先,心的功能使得先王能认识到善与恶;其次,爱其同类的情感促使先王选择善。先王制作礼义的依据有两点:一是对自然秩序的效法;一是对实际人情的考察。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222.6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5
  • 目录5-7
  • 绪论7-14
  • 一、研究动机7-8
  • 二、研究现状8-12
  • 三、研究方法12-13
  • 四、研究思路13-14
  • 第一章 荀子性恶论形成的背景14-24
  • 第一节 荀子性恶论思想产生的社会根源14-17
  • 一、人性之辨产生的社会背景14-15
  • 二、荀子性恶论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15-17
  • 第二节 荀子性恶论思想形成的学术背景17-24
  • 一、人性之辨的产生及演变17-21
  • 二、人性之辨中凸显的核心问题21-23
  • 三、战国时期各家人性理论的共通性23-24
  • 第二章 荀子性恶论的理论内涵24-40
  • 第一节 荀子论人性24-30
  • 一、荀子论人有性、伪之分24-27
  • 二、荀子论人性的内涵及特点27-30
  • 第二节 荀子论性恶30-35
  • 一、荀子性恶命题的提出30-32
  • 二、荀子性恶命题的证明32-35
  • 第三节、荀子性恶论的实质35-40
  • 一、性恶与性朴之争35-36
  • 二、性恶与性朴不矛盾36-38
  • 三、性恶论的实质38-40
  • 第三章 荀子性恶论的理论难题40-57
  • 第一节 荀子论礼义产生的必要性40-44
  • 一、人生而不能无群40-42
  • 二、群居和一之道42-44
  • 第二节 荀子论礼义制定的客观之理44-50
  • 一、观乎天文:礼是对自然秩序的效仿44-47
  • 二、观乎人文:礼依据人情而作47-50
  • 第三节 荀子论圣王制礼义的内在之可能50-57
  • 一、心能征知——人具有认识善的能力51-54
  • 二、人莫不爱其类——圣王制礼义的动力54-57
  • 结论57-59
  • 参考文献59-6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62-63
  • 致谢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林;;荀子“性恶”论辨正[J];道德与文明;2010年05期

2 周炽成;;荀子非性恶论者辩[J];广东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3 惠吉星;;四十年来荀子研究述评[J];河北学刊;1996年05期

4 路德斌;试论荀子哲学的特质及其对儒家道统之意义[J];孔子研究;2003年02期

5 张炳尉;;荀子“性恶”说重估[J];孔子研究;2011年01期

6 徐勇,黄朴民;近年来孟子、荀子研究撮述[J];历史教学;1994年08期

7 朱锋刚;;“性恶论”还是“知天”?——荀子礼学根源的重新考察[J];理论界;2011年05期

8 路德斌;;一言之误读与荀学千年之命运——论宋儒对荀子“性恶”说的误读[J];河北学刊;2012年05期

9 惠吉兴;许卉;;荀学研究的新进展——“首届荀子文化高峰论坛”综述[J];河北学刊;2012年06期

10 李友广;王晓洁;;荀子“性恶论”新探[J];华夏文化;2012年03期



本文编号:5455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5455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d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