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哈贝马斯区分交往理性与工具理性的不理想尝试
本文关键词:论哈贝马斯区分交往理性与工具理性的不理想尝试
【摘要】:工具理性批判有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历史,多位批评理论家都曾涉足此领域并在其著作中分析此主题,比如说:韦伯,卢卡斯,本雅明,霍克海默,阿多诺,和哈贝马斯。面对这个主题,,哈贝马斯提出了一种新型理性,即交往理性,旨在解决工具理性的困境。因此,作为对哈贝马斯尝试提出交往理性这一新型理性的回应,本文力图论证:哈贝马斯对区分交往理性和工具理性做出的尝试是不理想的。 本文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简要介绍韦伯对工具理性的论述,这一论述通常被认作工具理性最原始的形式。第二部分是第一章,这部分集中分析哈贝马斯对理性概念的阐述,以及哈贝马斯从理性概念这一角度对交往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区分。第三部分是第二章,这部分将集中分析从交往理性到策略理性的可还原性。第四部分是第三章,这部分将讨论为去除以交流为目的的语言使用的工具理性性质,哈贝马斯所提出的论点。最后一部分是结论,通过对前面几部分的总结,从而达成结论:哈贝马斯为区分交往理性和工具理性做出的尝试是不理想的。
【关键词】:哈贝马斯 工具理性 交往理性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516.5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Acknowledgements6-8
- Introduction8-15
- Chapter One Habermas's Explanations of the Concept of Reason15-27
- 1.1 Instrumental Actions vs. Communicative Actions15-19
- 1.1.1 The Fundamental Distinction between Instrumental Actions and Communicative Actions15-17
- 1.1.2 The Justifiability of Efficiency17-19
- 1.2 Habermas's Definition of Reason19-27
- 1.2.1 Habermas's Questionable Defintions of Reason19-21
- 1.2.2 The Justifiability of Truth21-22
- 1.2.3 The Believable Yet Faulty Warranty for Communicative Actions22-27
- Chapter Two The Retraceability of Communicative Reason to Strategic Reason27-45
- 2.1 Communicative Action versus Strategic Action27-30
- 2.2 The Condition of Communicative Action30-32
- 2.3 The Egocentrism of Strategic Action32-38
- 2.4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Communicative Action38-45
- Chapter Three The Case of Speech Acts45-61
- 3.1 The Means of Intervention47-51
- 3.2 The Causality51-55
- 3.3 The Objective World55-61
- Conclusion61-64
- Works Cited64-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自荣;理性的两重性与教育取向的两重性[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高兆明;克隆人技术应用的“能做”与“应做”[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文小勇,石颖;技术与道德之间:文化祛魅的困境反思与突围[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01期
4 陈潇;;音乐教学中工具理性影响的利弊分析[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5 赵蕾莲;;论马克斯·弗里施的小说《认为技术决定一切的人》对工具理性的批评[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6 吕力;;论“儒商”概念的虚无性[J];消费导刊;2009年12期
7 孔德萍;;“经济增长—环境危机”悖论问题的伦理学思考[J];道德与文明;2009年06期
8 王晓升;市场经济价值基础透视[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9 李耀平;审美文化中的人文理性和工具理性[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10 张一兵;工具理性对社会生活的渗透——中后期法兰克福学派的一种社会批判[J];教学与研究;200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永青;李允华;;浅析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分野与整合[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2 陆自荣;王宏波;;理性的结构与教育模式的转换[A];2003年中国自然辩证法学术发展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肖希明;;寻求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整合——21世纪图书馆学的发展方向[A];第四次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赵平垣;;建构设计批评学的文化思考[A];“都市文化学科建设论坛暨都市文化原理编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龚会莲;;论官僚制政府伦理困境的突破及我国的经验[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邓线平;肖健;;网络技术对民族文化的影响[A];全国首届“网络技术与文化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林志;;服务型政府与电子政务建设的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何轩;陈文婷;;家族企业家工具理性与治理行为的选择[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陈辉;;论公共行政管理方法理性化[A];“公共行政管理方法论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李南海;;从伦理感性到工具理性:现代性视阈中的农忙互惠行为分析[A];福建省社会学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毕舸;“人定胜沙”的工具理性悲剧[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2 北京大学教授 王建国;价值判断与工具理性[N];人民日报;2006年
3 田义勇 浙江教育学院人文学院;主体迷失与价值沉沦为学界痼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本版编辑邋姚音;企业社会责任 工具理性VS市场规范[N];上海证券报;2007年
5 北京大学教授 王建国;结构理性及其特点[N];人民日报;2006年
6 李建华;超越“博弈”[N];长江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饶宇锋;PC需要质的变化[N];财经时报;2006年
8 饶宇锋;PC产品走到变革边缘 酝酿质变[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6年
9 实习记者 朱箔;“北京共识”更注重社会逻辑的可持续性[N];社会科学报;2006年
10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 刘华杰;反击某些科技如何可能?[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行宽;信用与理性关系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2 李将;城市历史遗产保护的文化变迁与价值冲突[D];同济大学;2006年
3 徐进;暴力的限度:战争法的国际政治分析[D];清华大学;2008年
4 王玉秋;对我国中小学教师生存状态的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何菊玲;教师教育范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蔡怡;萨乔万尼道德领导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高宗泽;论以人为本的人才观[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刘英杰;科技意识形态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邹涛;美国华人商文学:跨文明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10 姜涛;西欧1990年代空间战略性规划(SSP)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军;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探研[D];新疆大学;2008年
2 王岩;近代理性主义的困境及其出路[D];燕山大学;2008年
3 段志明;法兰克福学派的“工具理性”概念评析[D];南昌大学;2007年
4 闫震普;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5 覃庆辉;鲁滨逊与桑提亚戈形象的现代性批评[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毛丹;论中国电子政务价值理性的失位及回归[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7 陈义新;马尔库塞单向度理论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丁卯;论工具理性与石版画制作[D];西安美术学院;2006年
9 邹喜;对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关系的批判性反思[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石海泉;事实与价值:从对立到统一[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5603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560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