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从国家到市民社会:马克思法哲学批判研究

发布时间:2016-07-04 03:05

  本文关键词:从国家到市民社会:马克思法哲学批判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东北师范大学》 2014年

从国家到市民社会:马克思法哲学批判研究

张楠  

【摘要】:1843年3月至1844年2月的“法哲学批判”时期,是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段。在这期间,马克思给我们留下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等文本。这些文本向我们呈现了青年马克思与黑格尔法哲学、青年黑格尔派的思想搏斗,是青年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第一次转变。本文拟着眼于“法哲学批判”时期的三个文本,以及当时欧洲特别是德国的现实、历史,顺着马克思新世界观的生成逻辑研究马克思的法哲学批判思想,以理清马克思如何从法哲学批判走向政治经济学批判,并最终实现了哲学变革。 围绕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本文主要研究这样几个问题:(1)马克思为何要走向法哲学批判?换言之,马克思在思想上遭遇了何种问题?(2)市民社会中物质利益的对立,为何不能通过“国家”来克服?(3)马克思在何种意义上是马克思,而不是黑格尔、费尔巴哈的追随者?(4)马克思为何又从法哲学批判走向了政治经济学批判? 基于上述考虑,本文首先阐发了马克思当时的思想困局,即“第一次遇到要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在马克思看来,要想解决这一物质利益问题,就不能象当时青年黑格尔派那样仅仅批判宗教以及只是在宗教中批判政治状况,而是应该“更多地在批判政治状况中来批判宗教”。特别是经过对林木盗窃法、摩赛尔地区葡萄酒农的生活状况的研究,马克思强烈感受到,必须对自己的思想立场进行彻底的批判。他意识到过去从黑格尔那继承的关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的理解是有问题的,无助于克服市民社会中物质利益的对立。 这样一来,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构成了马克思自我批判的第一步,也是系统地对黑格尔哲学的第一次清算。如何批判黑格尔的法哲学?换言之,马克思以何种武器、线索对其展开批判?马克思从费尔巴哈那里找到了批判黑格尔哲学的角度和方法。费尔巴哈的主宾颠倒的方法与人本主义逻辑让马克思寻找到了批判黑格尔哲学的线索。 马克思在对黑格尔法哲学进行根本的批判时,始终考虑的问题就是:“在黑格尔那里市民社会是用什么样的方式发展成政治国家的,以及那时黑格尔的说明方法在哪一点上犯了错误。”黑格尔发现了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分离并将其视为矛盾,他认为二者的分离最终会被国家的普遍意志所扬弃。即主张靠国家的力量、官僚政治来克服市民社会,把其特殊提升到普遍之中。但在马克思看来,市民社会中物质利益的对立,已经使国家丧失了权威。要克服市民社会,恢复人性,只有依靠在市民社会内感性的活动的人来完成。 人的解放成了马克思法哲学批判的理想与诉求。通过《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对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的研究,马克思在《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探讨了政治解放与人的解放的问题,批判当时政治解放的实质与局限,提出了“使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回归于人自身”的解放思想,并创造性地提出了人的解放的承担者——无产阶级。 市民社会及其克服是青年马克思思想的核心问题,是他寻求自我突破、重构自我的重要出发点。马克思正是在法哲学批判中揭示了“市民社会”及其秘密。不过,马克思当时对市民社会的理解和把握,仍然是站在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二元论的立场上的,主要继承和批判黑格尔作为“需要体系”、“一切人反一切人的斗争”的市民社会观,在一定程度上还没有完全摆脱黑格尔法哲学的逻辑。尽管如此,马克思还是通过批判法哲学批判获得了一种“方法论的启发”,开启了通往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思想道路。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A811;D90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文华,李丰才;《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认识论思想[J];东北师大学报;1989年04期

2 林娜;论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定位及超越[J];东南学术;2004年06期

3 陶富源;;马克思哲学世界观第一次转变的开端——重读《黑格尔法哲学批判》[J];高校理论战线;2006年12期

4 朱学平;;异化的扬弃:从政治批判到社会批判——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解读[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5 韩志伟;倪娜;;黑格尔与现代自由——黑格尔自由概念的三个环节[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04期

6 孙要良;;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三个经典命题的重新认识[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3年03期

7 段忠桥;;马克思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最初表述是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还是在《德法年鉴》[J];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03期

8 俞可平;;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历史地位[J];中国社会科学;1993年04期

9 张盾;;马克思哲学研究的思想史路径——以“市民社会与历史唯物主义”为案例[J];哲学研究;2010年01期

10 张盾;;财产权批判的政治观念与历史方法[J];哲学研究;2011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其海;;蒲松龄的德性品质初探[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2 李华;客观真实是诉讼证明的终极目标——诉讼证明标准之理性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3 顾承卫;杨小明;;为功利主义辩[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4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5 唐青才;朱德全;;主体间性哲学视角下的德育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6 周云水;;从《礼仪问答写卷》看吐蕃伦理文化与儒家伦理的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7 赵天宝;;大学生新生入学教育刍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8 韩轶;;西方国家的刑罚目的观及其对我国刑罚目的界定的启示——兼论惩罚犯罪应界定为我国刑罚目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9 周世中;;西方法的合理性思想的演进[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10 李学宽;郭志远;;反传闻规则对我国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启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刘长军;;财产理论与建构和谐社会[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下)[C];2011年

3 温俊彬;;略论可持续的生产与消费方式[A];黑龙江省生产力学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4 袁雪;;无需法律的秩序——当代社会中非国家法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探究[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5 陈绪新;;“被迫现代性”与当代中国伦理精神重构——我们需要一种积极伦理学[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刘仁贵;;再论伦理与道德的关系[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杜早华;;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危机——从自律与他律的平衡看[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8 田海平;;宪政伦理的问题意识与政治担当[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9 邹平林;杜早华;;在私人道德与制度伦理之间——“小悦悦事件”带来的伦理反思[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吴秋兰;;论对自利本能的道德关注——兼评近年道德评价热点事件[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吴旅燕;论我国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吴波;共同犯罪停止形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张东平;近代中国监狱的感化教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李俊义;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律地位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陈琦;海上人身损害赔偿制度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10 高伟;海洋空间资源性资产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晓毅;我国柑橘产业化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吴薇;鄱阳湖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张磊;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王朋良;基于渔民视角的相互制渔业保险模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游振华;种子产业链企业合作绩效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肖彦梅;煤炭企业跨区域扩张能力评价与决策方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8 张晋华;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资本运营模式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9 周珊珊;马克思实践本体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艳;政府在群众性体育赛事中的角色定位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盾;;在什么意义上黑格尔辩证法是马克思哲学变革的思想源头?——从“卢卡奇—科耶夫解读”看[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 谢礼圣;吕增奎;;青年马克思理论视域中的现代国家——评《青年马克思:德国哲学、现代政治和人类繁荣》[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年06期

3 韩立新;;从国家到市民社会:马克思思想的重要转变——以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为研究中心[J];河北学刊;2009年01期

4 张一兵;“市民社会”与“人”:一个共时性与历时性向度中的逻辑悖结──读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J];江汉论坛;1994年05期

5 张传开;马克思哲学思维方式变革的逻辑进程——从《博士论文》到《德意志意识形态》[J];江淮论坛;2005年05期

6 李晓江;重建“人民生活”和“国家生活”的同一性——论《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主题[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7 高峰;市民社会:当代中国社会学研究的主题[J];苏州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8 张以明;张英;;作为现代性基本现象的技术主义[J];学习与探索;2007年05期

9 邹诗鹏;;还原青年马克思的政治批判主题——《青年马克思》读后[J];哲学分析;2010年02期

10 邹诗鹏;;马克思何以在激进民主主义上逗留?——再现马克思《德法年鉴》时期的政治哲学思想[J];哲学研究;2012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钟国;市民社会的政治关系学[J];当代韩国;2002年03期

2 唐爱芳,王燕;国家与社会框架中的市民社会研究[J];新疆社科论坛;2002年06期

3 杨友孙,胡淑慧;全球化与全球市民社会的兴起[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4 郁建兴,吕明再;治理: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理论的再出发[J];求是学刊;2003年04期

5 蔡拓,刘贞晔;全球市民社会与当代国际关系(下)[J];现代国际关系;2003年01期

6 王建斌;市民社会与中国现代化[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7 李骏;社区建设:构建中国的市民社会[J];唯实;2003年04期

8 刘新莉;市民社会的建构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意义[J];红河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9 张俊杰;我国市民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及基本路径[J];理论前沿;2004年17期

10 鲍景华;市民社会基本概念梳理[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智勇;薛新娅;;市民社会与中国选择——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谈起[A];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童海芳;;走向和谐——试论我国市民社会的法治构建[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3 李钧;;公共空间与生活诗学——30年代的市民社会与市民小说摭谈[A];都市文化研究(第3辑)——阅读城市: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都市生活[C];2007年

4 张海夫;;从市民社会走向城市和谐[A];孔学研究(第十四辑)——云南省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方印;;生态市民社会建设与民法生态化课题研究论纲[A];贵州法学(2014年第9期)[C];2014年

6 曹闻民;;公共性的特质——兼论市民社会与公民社会[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阿拉斯代·麦金太尔;王金林;;“《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条未行之路”[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8 赵可;;浅论葛兰西的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王勇;;市民社会涌动下小城镇规划编制中的公众参与[A];城市规划决策民主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李荆;;近现代中国的政权与社会:概念、史实、线索、个案、感想[A];近代中国的社会保障与区域社会[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昌奇(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社会学系);[N];长江日报;2005年

2 肖岁寒;[N];中国社会报;2000年

3 徐甡民;[N];光明日报;2007年

4 顾骏;[N];解放日报;2007年

5 陈创生;[N];学习时报;2006年

6 乔新生;[N];北京日报;2008年

7 韩立新;[N];学习时报;2008年

8 乐清市委党校 谢安民;[N];温州日报;2008年

9 王新生;[N];学习时报;2008年

10 李公明;[N];东方早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志勇;论市民社会与国家二分架构[D];吉林大学;2010年

2 胡晓;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视阈下网络公共领域治理[D];中南大学;2013年

3 王代月;黑格尔和马克思市民社会问题解决路径比较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4 王文晶;建构当代中国市民社会的困境及出路[D];吉林大学;2010年

5 高峰;当代视野中的市民社会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6 李永忠;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视阈下的中国公民社会建设[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张翀;公共领域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8 卢德友;拉开历史舞台的帷幕[D];武汉大学;2012年

9 马长山;现代性与私法文化精神[D];黑龙江大学;2004年

10 秦国荣;市民社会、政治国家与法律发展:马克思的思想概览[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隗兵;市民社会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海夫;《论马克思主义市民社会思想及意义》[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任东景;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河南大学;2005年

4 雷晓霞;市民社会与我国现代化[D];内蒙古大学;2006年

5 王预震;论中国的市民社会:历史考察与现实建构[D];苏州大学;2003年

6 殷峰;论市民社会与法治[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7 龚玉伟;析论中国特色市民社会的建构[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8 东波;市民社会与中国现代化[D];黑龙江大学;2006年

9 冉浩志;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经济学分析及其哲学意义[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武二虎;马克思市民社会思想对构建中国市民社会的价值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从国家到市民社会:马克思法哲学批判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655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655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9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