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尼采对“敌基督者”的批判
本文关键词:论尼采对“敌基督者”的批判
【摘要】:本论文讨论尼采对敌基督者的批判。尼采哲学的基本立场是对生命进行辩护,以生命为标准实现价值重估,他在《敌基督者》中亦是如此。尼采在《敌基督者》中强烈地批判了基督教的价值颠倒,而这种价值颠倒突出地表现在“敌基督者”身上。为了理解尼采的这个批判,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何为“敌基督者”,所以,我以"Antichrist"这个词为切入点,首先从词源学的角度来考察它的原始意义,继而分析它在尼采著作中的文字含义,然后将二者结合起来,辨析关于‘'Antichrist"的不同理解途径和翻译方式,通过排除法来确定尼采著作中“敌基督者”的内涵:尼采所说的“敌基督者”就是指基督的门徒、基督教和基督教的价值观,他们远离和背叛了基督。尼采批判“敌基督者”的价值颠倒,主要原因在于:其一,“敌基督者”对基督福音的颠倒;其二,“敌基督者”对生命价值的颠倒。在尼采看来,“敌基督者”对基督的背离,是从耶稣之死开始的,是从耶稣的门徒开始的,既然涉及到耶稣,我们就必须要搞清楚耶稣是个什么样的人,只有知道了这点,才能知道耶稣本人的主张是什么,才能明白“敌基督者”在什么地方背离了基督。所以,我们从真实的耶稣入手,来揭露他的门徒尤其是对基督教有很大功劳的圣徒保罗对他的背离。“敌基督者”不仅仅指基督徒,也指基督教,虽然基督教和保罗对基督的背离都是从耶稣之死开始的,然而基督教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在保罗之后完成了价值颠覆。在尼采看来,不仅“基督教”这个词是一个误解,两千年来所谓的“基督徒”也纯粹是心理学意义上的误解,因为他们并没有实践耶稣的真正教导,这种背离最为可怕的地方就在于,它令尼采看重的贵族价值(或者说生命的价值)惨遭践踏,基督教的“功劳”就在于以贱民的道德和价值成功地反抗了贵族的道德和价值,完成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次价值颠覆。尼采的看法是,“敌基督者”之所以能够成功地完成价值颠覆,得益于来自犹太人的仇恨心理和报复逻辑。尼采从基督教的前史入手,讲述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关系,分析基督教价值观念的内在逻辑,并以佛教和印度教作为参照,从宗教对比的角度进一步批判基督教的价值颠倒。尼采对“敌基督者”的批判尽显出他一贯维护生命价值的立场。他把基督教崇尚的价值视为生命价值的对立面,“敌基督者”作为基督教重要价值的代言人自然成了尼采所要抨击的重点。由于尼采是以隐喻的手法将保罗和基督教视为耶稣的对立者,这使得他的批判显得晦涩难懂,也使得那些不能准确抓住尼采写作意图和批判对象的人很容易对他产生误读。因此,这位语言大师在高明地甚至是自作聪明地玩弄语言的同时,也使很多人误解了他,从而把敌基督者看做是尼采自己。
【关键词】:“敌基督者” 耶稣 生命 价值颠倒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516.47;B978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导论10-18
- 一、“敌基督者”的内涵12-13
- 二、“敌基督者”如何背离基督13-15
- 三、基督教如何实现了价值颠覆15-18
- 第一章 尼采批判基督教的主旨和价值标准18-21
- 第二章 敌基督者21-29
- 第一节 “Antichrist”的词源学考察21-22
- 第二节 尼采的“敌基督者”内涵22-29
- 一、“Antichrist”:“反对基督教的人”22-26
- 二、“Antichrist”:“敌基督者”26-29
- 第三章 批判最大的“敌基督者”:保罗29-37
- 第一节 真实的耶稣29-33
- 第二节 保罗的欺骗33-37
- 第四章 批判“敌基督者”的集合体:基督教37-55
- 第一节 基督教对基督的背叛37-38
- 第二节 “罪”的来源38-42
- 第三节 重要价值观念的颠倒42-46
- 一、“好”与“坏”,“善”与“恶”42-44
- 二、主人道德与奴隶道德44-46
- 第四节 比较视域下的基督教价值观念批判46-55
- 一、基督教与犹太教的关系46-51
- 二、基督教与印度教的对比51-55
- 结语55-58
- 参考文献58-61
- 致谢61-64
- 附件64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剑锋;;试论尼采对亚里士多德悲剧观的批判与超越[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2 孙帅;;海德格尔与尼采的争辩——论海德格尔“尼采的话‘上帝死了'”一文中的虚无主义[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8年03期
3 路利;;“酒神精神”与尼采的悲剧论[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9期
4 余良华;缑小燕;;体育意志蕴涵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5 院成纯;;尼采中期的生命视角与自由精神的创造本性[J];重庆社会科学;2008年07期
6 宋泽楠;;论不同文化视野下的悲剧范式[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8年04期
7 覃晓思;;意志力教育:尼采的特殊公民教育思想[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2年01期
8 杨兰;;基于尼采生活教育观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的反思[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年01期
9 余良华;张小波;魏庄容;;体育存在的意志和理性表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10 闫听;;反思本质思维如何进入文学认识[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0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山奎;列奥·施特劳斯犹太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2 施锐;德意志“希腊想象”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3 黄怀军;中国现代作家与尼采[D];四川大学;2007年
4 潘希武;学校道德教育的路径转变与作用界定[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弋璇;暴力与冲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6 杨兴玉;文学意义的生成与持存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7 李成旺;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文本学解读[D];清华大学;2008年
8 院成纯;论尼采的生命学说[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9 黎世光;政治哲学的现代危机和古典出路[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罗辛谷;贵族激进主义的文化政治[D];复旦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凯;尼采“孩子”意象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雒建慧;尼采与索福克勒斯[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赤东;《V》中人物的存在主义解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4 宋晓艳;从超感性领域的建构到人的原初感性的复归[D];辽宁大学;2011年
5 周丽娜;论尼采人性自由思想及其影响[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1年
6 张明;论尼采“重估一切价值”[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贾娇娇;彼得·卒姆托建筑创作中的精细化表现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8 蒋晓霞;窥视音乐创作中的哲学[D];天津音乐学院;2012年
9 李蕴慧;颠覆与超越[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10 夏季;柏拉图正义观之转变对我国法治建设的启示[D];湖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7100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710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