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证据与信念的关系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1 05:23

  本文关键词:证据与信念的关系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证据 信念 验证 验证方式 支持度


【摘要】:近现代知识论所讨论的核心问题莫过于知识到底是什么?虽然对于JTB的传统知识结构已经受到来自于各界的批判,然而其框架中的关于’(belief)信念问题却是我们无论如何也无法避免讨论的。虽然被辩护的真信念不一定等于知识,但知识依然是以信念作为其主要表现形式的。 信念是意志行为的基础,是个体动机目标与其整体长远目标相互的统一,没有信念人们就不会有意志,更不会有积极主动性的行为。而这里讨论的信念主要是基于一种命题态度:当某人X推理关于某一事件是否为真的命题态度或“判断”,存在真、假、无法确定,可能为真、可能为假等不同的态度强弱水平。而通常影响该态度强弱水平的就是“证据”,信念会影响人们的每一个“行动”。间接地,我们可以认为我们的每一个行动也是受种种“证据”支配的。 收集证据,验证证据,产生信念,做出行动是人们处理各种事件的最基础方式。然而他们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影响的,是我们亟待弄清的问题。我们通常地认为在在证据与信念之间是不存在什么障碍简单而明了的。然而在研习和收集知识论相关研究时,我明白了其实从证据到信念的转化需要经历种种地经验加工,过程并没有那么顺利。尤其是那些如今无法给出准确答案的命题。虽然先哲用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的区分看似能够给那些无法确定达到真的命题做出解释。但不从证据与信念的基本转化方式入手就无法理清思路,清除那些伪命题和虚假的判断。 我们做任何研究,确切地说出任何一句话都有可能被质疑,质疑它这可信度,质疑语句本身的结构,质疑它的证据来源,质疑它的逻辑。而那些质疑本身是否更加会遭到这样种种质疑呢?当然,这并不是怀疑主义的立场。因为在柏拉图的《对话》中,这就是已经他思辨问题的主要方法了。为什么可以以及是否会被质疑,即是“证据”要回答的问题了。一个信念的形成是否需要所谓的“全证据”?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到底哪个会更为可信呢?验证证据使用怎样的方法才是最好的?以及证据转化为信念遵循着怎样的规律呢? 当然,就证据与信念的问题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正在被热烈讨论和尚未被充分发掘的问题。沿袭分析哲学分析综合方法相结合剥丝抽茧的思维传统。将尽可能把问题研究透彻,结合中外文献找到最佳的解答途径。在充分讨论证据与信念关系之余还会就“欺骗”这一子问题给予充分的探讨与研究。仔细把握好这一问题,必将对固有误解和错误观念的修正起到一定作用。 本文从知识论中信念问题为切入点,在绪论部分简要介绍本文的文献综述、研究方法、文章结构及选题的意义。然后在第二部分开始着重讨论信念对证据的作用及其来源问题。因为这样有利于从不同角度对信念对证据的作用进行分析。相应的在第三部分,我们讨论证据对信念的作用问题,其中一定会涉及验证与验伪的问题。而在验证这块,我们试图搜集通常我们所应用的验证与验伪方法,并从方法中分析出其不足,从而研究其困境及解决方案。在充分讨论了证据和信念交互关系后,作为第四部分,我们通过分别列出将单主体与多主体的证据与信念的关系作用模型的方式,再结合一定的案例进行具体的模型分析。最后,在结论部分进行总结和补充。
【关键词】:证据 信念 验证 验证方式 支持度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089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5
  • 1.1 文献综述9-12
  • 1.2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结构12-13
  • 1.3 本研究意义与影响13-15
  • 2. 信念与证据的来源及信念对证据的作用15-33
  • 2.1 什么是证据15-16
  • 2.2 什么是信念16-18
  • 2.3 信念的来源问题18-24
  • 2.3.1 信念的先验部分19-20
  • 2.3.2 信念的经验部分20-23
  • 2.3.3 基础信念23-24
  • 2.4 证据的来源问题24-30
  • 2.4.1 发生学划分24-26
  • 2.4.2 逻辑划分26-28
  • 2.4.3 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28-30
  • 2.5 信念对证据的第一种作用(观察渗透进理论)30-31
  • 2.6 信念对证据的第二种作用(信念对证据的划分)31-33
  • 3. 证据对信念的作用33-52
  • 3.1 验证33-41
  • 3.1.1 验证与理证34-37
  • 3.1.2 个体差异与经验差异37-39
  • 3.1.3 大脑的处理方式39-41
  • 3.2 验伪41-42
  • 3.3 相关但无直接关系42-43
  • 3.4 无关43
  • 3.5 误导43-44
  • 3.6 验证与验伪的方法44-49
  • 3.6.1 归纳与演绎45-46
  • 3.6.2 概率统计法46-47
  • 3.6.3 直觉47-48
  • 3.6.4 博弈法和IBE模型48
  • 3.6.5 等值推理法48-49
  • 3.7 方法的困境49-52
  • 4. 证据与信念关系模型52-61
  • 4.1 证据与信念的正向关系52-56
  • 4.1.1 单主体模型分析53-54
  • 4.1.2 多主体模型分析54-56
  • 4.2 证据与信念的反向关系56-61
  • 4.2.1 单主体模型分析56-57
  • 4.2.2 多主体模型分析57-61
  • 5. 结论61-62
  • 参考文献62-65
  • 致谢6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毕路拯,吴平东,陈之龙,玉井宽;脑信息处理的特性检测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2 陈建;;归纳问题和卡尔纳普的解答[J];毕节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3 陈嘉明;当代西方知识论的“基础主义”[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6期

4 吴萍;“人是理性的动物”辨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5 张南宁;;基于内心信念的证据认证[J];证据科学;2008年02期

6 唐永禅;论运用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定罪的规则[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4年04期

7 万明;;论逻辑经验主义的意义标准[J];毕节学院学报;2012年11期

8 R.Jackendoff;田兵;;《语言的基础:大脑、意义、语法、进化》介绍[J];当代语言学;2010年01期

9 周文华;;论任何观察都渗透了某些理论[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10 李晓光;;1348年黑死病的起源及传播[J];黑龙江史志;2010年11期



本文编号:7110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7110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4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