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人学理论对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与超越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人学理论对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与超越
【摘要】:马克思的人学理论可以说是马克思思想的核心,哲学变革的重要一环,其重要性直接体现在主体的确立中,尤其是相较于近代西方哲学,这一主体性的确立显得尤为重要。人学理论在哲学史上并不是陌生的话题,无论是古希腊,中世纪还是近代哲学,其中都不乏关于人的呼声,然而终究还是淹没在客体或神的世界中。马克思致力于现实的人,其人学理论的直接成果可以说就是总体的人的生成,这一理论成果同时也是其哲学革命的前提、基础与重要内涵。本文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试图把握马克思的人学理论,在阐述其与德国古典哲学的渊源的基础上,探究“总体的人”的具体内涵及其在马克思哲学革命中的深远意义。本文结构大体如下:首先,梳理清楚德国古典哲学的人学思想,以康德、费希特、黑格尔以及费尔巴哈为线索,明确德国古典哲学对人的思考和把握。其次,阐述马克思在对德国古典哲学中的人学理论进行批判与超越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人学理论,这一人学理论的成果可以概括为“总体的人”的生成,同时,马克思的人学理论更与其哲学变革有着密切的联系。最后,聚焦马克思人学理论的当代回响,其中既包括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人学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也包括西方人学思潮的大致内涵。在当代理论的基础上探索马克思人学理论的现实意义,尤其是与以人为本思想的联系。
【关键词】:总体的人 哲学变革 实践 历史 以人为本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038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2
- 第一章 德国古典哲学中“人”的理论困境12-23
- 第一节 康德对主客二元的弥合13-15
- 一、为认识澄清前提13-14
- 二、人为自然立法14-15
- 第二节 费希特: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15-17
- 一、自我与非我15-16
- 二、作为道德主体的人16-17
- 第三节 黑格尔实现了意识的历史运动17-20
- 一、人的对象性17-18
- 二、人的现实:实存与本质的同一18-19
- 三、人的历史:意识的自我实现19-20
- 第四节 费尔巴哈:作为类与爱的抽象的人20-23
- 一、宗教批判中对人的拯救20-21
- 二、人作为类与爱成为更大的抽象21-23
- 第二章 马克思人学理论的基本内涵23-35
- 第一节 马克思的人学理论的发展历程23-29
- 一、市民社会与人类解放23-25
- 二、人的类本质25-27
- 三、人的本质的现实性27
- 四、现实的历史的人27-29
- 第二节 马克思人学致思逻辑的理论成果——“总体的人”的生成29-31
- 一、人的自然属性29
- 二、人的社会属性29-30
- 三、人的历史属性30
- 四、人的精神属性30-31
- 第三节 马克思的人学理论与哲学变革31-35
- 一、马克思的人学理论实现了对德国古典哲学的超越31-33
- 二、“总体的人”的生成为哲学变革提供了基本前提33-35
- 第三章 马克思人学理论的当代回响35-44
- 第一节 马克思的人学理论的历史延展35-38
-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人学理论的探索35-36
- 二、现代西方思潮对人的解读36-38
- 第二节 马克思的人学理论的现实关怀38-44
- 一、马克思的人学理论是“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思想资源39-40
- 二、对人的思索是践行中国梦的关键40-44
- 结论44-46
- 参考文献46-49
- 致谢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平;现阶段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实质及其现实意义[J];理论与现代化;2003年05期
2 王艳,陶富源;论马克思人学的创立[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韩庆祥;;从人道主义到马克思人学[J];学习与探索;2005年06期
4 李淑丽;;马克思人学理论的思想进程和基点[J];长春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5 魏传光;;马克思人学的现代价值[J];求实;2006年06期
6 李淑丽;;马克思人学思想的本质特征[J];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05期
7 洪波;;论马克思人学理论的革命性变革——对马克思人学何以可能的思考[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8 任华东;;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现实意义[J];文艺争鸣;2006年06期
9 汪倩倩;;论相对独立的马克思人学思想体系[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10 魏传光;;马克思人学的逻辑链条[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杰;;当代中国学者关于马克思人学思想研究综述[A];新中国人学理路——第十一届全国人学研讨会文集[C];2009年
2 李超;;马克思人学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逻辑结构[A];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第十四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钟明华;;马克思人学的现代意蕴[A];新中国人学理路——第十一届全国人学研讨会文集[C];2009年
4 朱亦一;;“现实的人”与“现实的个人”概念辨析:基于马克思文本的研究[A];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丛(第二辑)[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韩庆祥 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深耕文本拓展马克思人学研究的新视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2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教授 覃正爱;开辟马克思人学研究的新视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3 吴向东;马克思人学理论与当代实践的照面[N];中华读书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绍兴;马克思人学的革命性变革[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吕瑛;马克思人学理论的逻辑构成[D];内蒙古大学;2006年
3 李淑丽;马克思人学理论的本质特征与现代价值[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彭宗忠;论马克思人学革命[D];燕山大学;2012年
5 夏星帆;论马克思人学视域下中国人尊严的现状与提升[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6 张琳;马克思人学视角下的智慧城市研究[D];东华大学;2016年
7 王凌雁;马克思人学视域下的中国村民社会化问题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8 马丹;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历史演进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9 师帅;马克思人学理论对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与超越[D];黑龙江大学;2016年
10 周皓;马克思人学观的重新解读——人的矛盾性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本文编号:7472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747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