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群众史观探析
发布时间:2017-08-31 20:17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群众史观探析
【摘要】: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为视域,洞穿自然与历史的联系,克服了以往的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缺陷,将实践的观点引入历史的领域之中,使得历史唯物主义得以建立。马克思群众史观打破了以往英雄决定历史的局面,颠覆了以往消极地看待群众的观点,第一次以积极的眼光看待群众。作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创始人,马克思开辟了一条不同以往的群众观点的道路,将以往历史学家所畏惧和妄图扼制的消极的因素视为寄予希望的积极的力量。首先,马克思将群众与物质生产相联系,指出意识和观念并不起决定作用,物质生产才起决定作用,我们生活的第一个历史前提是必须先进行生产资料的生产,进而确定从事物质生产的主体——群众的主体地位。其次,马克思首次把群众看作是历史的主体,他反对以往把群众看成危险的暴民的观点,认为之前的历史学家和哲学家们仅仅从“量”的角度去定义群众,把他们看作是聚集在一起社会成员的大多数,甚至是暴民,而没有看到“量”的因素背后的根本的“质”的因素,从“质”的角度看,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真正动力,是历史得以前进的推动者。以往人们可能没有发现群众的“质”的规定性,甚至是恐惧、害怕群众这种“质”的规定性最终侵犯自己的利益,,或者并不仅仅是没有看到,可能更多的是不敢承认,惧怕群众会代替他们的阶级成为新的阶级,惧怕群众会占据他们的地位。马克思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还原了群众的本来面目,为群众做了辩护,认为群众的积极影响对历史的发展的重要影响比群众的消极因素给历史的发展带来的灾害更重要。本文首先以马克思群众史观的形成过程为切入点,从马克思群众史观萌芽、发展、成熟三个阶段来阐述马克思群众史观的形成过程;其次阐述了何谓群众,然后通过群众与物质生产的关系,群众与社会历史的关系论述马克思的群众史观与以往群众理论,尤其是西方群众理论的不同,并且论述了马克思自己的群众史观究竟是怎样的;最后本文从列宁的群众观点与马克思的群众方法阐明马克思群众史观的发展,充分证明了马克思的思想直到今天仍然对我们有指导作用,马克思的思想并没有像一些人所说的退出历史的舞台,马克思并没有过时。
【关键词】:群众史观 主体 历史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038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7
- 导论7-8
- 第1章 马克思群众史观的形成过程8-15
- 1.1 马克思群众史观的萌芽阶段8-9
- 1.2 马克思群众史观的发展阶段9-12
- 1.3 马克思群众史观的成熟阶段12-15
- 第2章 马克思群众史观的具体内容15-26
- 2.1 何谓群众15-18
- 2.2 群众与物质生产的关系18-21
- 2.3 群众与社会历史的关系21-26
- 第3章 马克思群众史观的历史发展26-32
- 3.1 列宁的群众观点26-28
- 3.2 毛泽东的群众方法28-32
- 结语32-33
- 参考文献33-36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36-37
- 致谢37-3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文峰;;《神圣家族》的群众史观及其现实意义[J];德州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郑晓云;;毛泽东的群众史观探析[J];贵州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3 潘雯;;马克思群众史观的形成发展及其在中国的实践[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4 王长里;《神圣家族》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J];江西社会科学;1983年05期
5 杜新华;毛泽东的群众观述论[J];理论探讨;2003年05期
6 王春梅;;毛泽东的群众观及其当代价值[J];临沂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7 王进芬;;列宁关于执政党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理论阐释与实践探索[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8 赵庆武;对引证列宁关于领袖、政党、阶级、群众间相互关系的一段话的看法[J];晋阳学刊;1985年02期
9 郝贵生;马克思群众史观思想的形成轨迹初探[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10 杜鸿林;王其辉;;马克思恩格斯人民群众观述论[J];天津社会科学;2013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茜;马克思群众观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676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767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