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早期儒学传播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2 23:12

  本文关键词:早期儒学传播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先秦 早期儒学 传播


【摘要】:早期儒学导源于先秦洙泗,滥觞于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历代圣帝明王之道,发明于怀以“木铎”之精神、企图挽救春秋末年礼坏乐崩社会现实的孔子,经“七十二子之徒”、子思、孟子、荀子等孔门弟子和后学不断地阐扬与发展,最终在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成就其“显学”地位。同时,其作为儒学的早期形态,具有不可超越的人文性、原创性以及突破性等特点,在整个儒学发展史上发挥着“源头活水”的重要作用。 本文从早期儒学传播视角,立足于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上,试图理清孔子及其弟子后学对于早期儒学传播的基本情况,还原春秋战国时期儒学传播的兴盛场景,展现中国古代的传播技巧和智慧,探求儒学成为中华民族主流思想的原因,鉴古知今,为当代儒学传播和发展提供可借鉴的价值和意义。 论文主要分为五个章节。 第一章主要论述了作为早期儒学始创者——孔子对于儒学传播的基本情况,包括塑造君子好学敬德的良好传道者形象;传道授业以获得在文化领域的话语权;周游列国以追寻政治话语权;著书立说以突破传播空间、时间的限制。 第二章以历时性的纵向传播为研究脉络,较系统地梳理孔门弟子和后学所掀起的三次传播高潮,主要例举了子张、子游、曾子、子夏、子贡、子思、孟子、荀子等八位早期儒学代表人物的传播活动。 第三章以地域性的横向传播为研究脉络,以邹鲁地区为发祥地的儒学传播,分别经历了北传、西传和南传,论证早期儒学在齐国、中山国、楚国、秦国、甚至南至吴国、越国的影响力以及与各地域文化之间的交流。 第四章分为两节,第一节主要探索早期儒学传播根据知识结构差异而采取的上贯路线和下贯路线,即对于“中人以上”的思想扩展和“中人以下”的教化推行。第二节结合相关传播学内容,,分别分析早期儒学的传播方式,包括以掌握文化话语权为目的的讲学、著书和以探寻政治话语权为目的的游说以及说服理论。 第五章试图探求早期儒家一枝独秀异于他家的传播特色,包括理论创新的传播动力,内省立德的传播目的,遵循传统的传播基础和大同思想的传播追求。
【关键词】:先秦 早期儒学 传播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222
【目录】:
  • 中文摘要7-9
  • Abstract9-11
  • 绪论11-18
  • 第一章 早期儒学传播的起点孔子18-29
  • 第一节 孔子传播者形象的塑造十五有志于学18-21
  • 第二节 孔子文化话语权的巩固 传道授业21-23
  • 第三节 孔子政治话语权的追求 访问列国诸侯23-25
  • 第四节 传播空间和时间的突破 著书立说25-28
  • 第五节 本章小结28-29
  • 第二章 早期儒学的历时性纵向传播29-48
  • 第一节 早期儒学传播的第一波高潮 孔门弟子29-36
  • 一、子张之儒30-31
  • 二、子游之儒31-32
  • 三、“洙泗学派”代表人物 曾子32-33
  • 四、“西河学派”代表人物 子夏33-35
  • 五、子贡与早期儒学传播35-36
  • 第二节 早期儒学传播的第二波高潮 思孟学派36-42
  • 一、子思对早期儒学的传播37-39
  • 二、孟子对早期儒学的传播39-42
  • 第三节 早期儒学传播的第三波浪潮 稷下荀子42-48
  • 一、对早期儒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42-43
  • 二、批判总结先秦诸子思想43-45
  • 三、周游列国寻求儒家政治传播途径45-46
  • 四、授徒著书全面传授儒家经典46-48
  • 第三章 早期儒学的地域性横向传播48-66
  • 第一节 以邹鲁地区为中心的传播50-53
  • 一、儒家学派形成的文化基础 邹鲁50-51
  • 二、孔子之学在邹鲁的传播和影响51-53
  • 第二节 早期儒学的北传——以齐国、中山国为例53-57
  • 一、早期儒学与齐文化53-55
  • 二、早期儒学与中山国55-57
  • 第三节 早期儒学的南传——以楚国、吴越为例57-62
  • 一、早期儒学在楚国的传播58-60
  • 二、早期儒学在吴越之国的传播60-62
  • 第四节 早期儒学的西传——以秦国为例62-66
  • 一、从出土文献证明早期儒学对秦国的影响62-63
  • 二、从历史文献中发掘早期儒学对秦国的影响63-66
  • 第四章 早期儒学传播的路径与方式66-77
  • 第一节 早期儒学传播的上贯路线与下贯路线66-68
  • 一、早期儒学传播的上贯路线 思想的扩展66-67
  • 二、早期儒学传播的下贯路线 教化的普及67-68
  • 第二节 早期儒学传播的方式68-77
  • 一、文化话语权的掌握68-72
  • (一)传播的教化功能 讲学68-71
  • (二)文字传播的突破 著书71-72
  • 二、政治话语权的追求72-77
  • (一)口语传播的最高境界 游说诸侯 从政求仕73-75
  • (二)早期思想的交锋 说服75-77
  • 第五章 早期儒学思想的传播特色77-86
  • 第一节 以理论创新为早期儒学传播动力77-79
  • 第二节 以遵循传统为早期儒学传播基础79-81
  • 第三节 以内省立德为早期儒学传播目的81-83
  • 第四节 以大同思想为早期儒学传播追求83-86
  • 结语86-88
  • 参考文献88-94
  • 致谢94-95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9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大春;论儒学在先秦两汉时期的传播与发展[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魏衍华;;从秦人与儒学的关系看儒学的传播[J];船山学刊;2011年04期

3 蔡德贵;齐学、鲁学与稷下学宫[J];东岳论丛;1987年03期

4 张昆,肖娟;浅论孟子的传播思想[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5 杨尚鸿;唐晓红;;传播学视野下的孔子[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6 陶雪玉;;儒家传播方式探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S1期

7 王钧林;;先秦儒学的地域特色、发展线索及其内容特征[J];国学论衡;1998年00期

8 廖声武;论先秦儒家的传播思想[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9 李敏辞;《二程语录》的文献史料价值[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年02期

10 刘涛;;颠倒大同与小康——康有为《礼运注》解[J];汉语言文学研究;2012年02期



本文编号:7814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7814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d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