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共同体中个人存在样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4 00:32
本文关键词:虚拟共同体中个人存在样态研究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的生存空间也在不断的得到延伸,各种虚拟交往活动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习惯。虚拟空间的不断拓展是必然趋势,研究虚拟空间的特质、虚拟主体的责任、能力、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成为了时代必须关注的问题。 虚拟共同体的生成、类型、功能、特点等构成的独特的体系,具有相对独立的特质和向外辐射的功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现实生活里的各个领域,由此形成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世界之间的深度互动关系。文章分析虚拟共同体的概念和特性,指出虚拟共同体是信息革命背景下马克思共同体发展的必然产物。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阐释的实践方式和人的存在方式,进而阐述人的虚拟生存的方式,指出虚拟生存开辟了人类生存方式的新领域即在虚拟时空中人的符号式的生存。通过分析人类符号化的存在方式,分析个人在虚拟共同体中生存的客观条件、构建体系、实践方式,由此带来了人的活动方式的巨大变革。然后对人在虚拟共同体中的生存方式的转变做出分析,阐述虚拟共同体对人的发展的积极影响,以及人的发展所面临的困境,进而找出解决这些困境的方法与措施,旨在实现人在虚拟共同体中的健康持续发展。 本文的创新点是剖析虚拟共同体中人的“共同意识”,认为虚拟共同体中个人的“共同意识”就是符号化语言,就是虚拟共同体的构建中介。根据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立足于人在虚拟共同体中的主要活动方式——虚拟实践,,从新的视野和角度阐述人的存在方式,把虚拟实践作为个人生存样态变革的客观条件,并指出在虚拟共同体中,人类正在实现全面自由发展。
【关键词】:虚拟共同体 个人 存在方式 虚拟实践
【学位授予单位】:华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03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引言9-16
- 1.1 问题的提出9
- 1.2 选题的依据9-10
- 1.2.1 现实依据9-10
- 1.2.2 理论依据10
- 1.3 文献综述:10-13
- 1.3.1 国内研究动态10-11
- 1.3.2 国外研究动态11-12
- 1.3.3 国内外研究存在的问题12-13
- 1.4 本课题研究思路与办法13-14
- 1.4.1 研究思路13
- 1.4.2 研究方法13-14
- 1.5 研究意义14
- 1.6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14-16
- 第2章 虚拟共同体的学理分析16-25
- 2.1 虚拟共同体的本质规定16-17
- 2.2 虚拟共同体是共同体的必然发展趋势17-18
- 2.2.1 网络社区的繁荣发展为虚拟共同体的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17
- 2.2.2 虚拟共同体的出现符合人类发展的要求17-18
- 2.3 虚拟共同体符合马克思对共同体的分析18-20
- 2.4. 虚拟共同体的特性20-25
- 2.4.1 虚拟共同体的性质20-23
- 2.4.2 虚拟共同体的特点23-25
- 第3章 虚拟共同体个人存在样态25-31
- 3.1 虚拟生存:人类存在方式的新领域25-27
- 3.2 虚拟时空:人的虚拟活动的数字化空间27-29
- 3.3 网络文化:人在虚拟共同体中的“共同意识”29-31
- 第4章 虚拟实践:虚拟共同体中个人存在的客观条件31-41
- 4.1 人的存在方式31-32
- 4.2 虚拟实践的建构32-35
- 4.2.1 虚拟实践的主体与客体33
- 4.2.2 符号化与数字化:虚拟实践的构建中介33-34
- 4.2.3 虚拟实践的双向对象化34-35
- 4.3 虚拟实践:虚拟共同体中人的主要活动方式35-41
- 4.3.1 虚拟实践掀起人类实践方式的一次飞跃36-37
- 4.3.2 虚拟实践与人的认识方式的演进37-38
- 4.3.3 虚拟实践转变人的思维方式38-39
- 4.3.4 虚拟实践与日常生活方式的变革39-41
- 第5章 个人在虚拟共同体中的问题及解决出路41-49
- 5.1 虚拟共同体对人的发展的积极影响41-43
- 5.1.1 满足人的精神需要41-42
- 5.1.2 促进了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42-43
- 5.1.3 提高人的思维创新能力43
- 5.2 虚拟共同体中人的发展困境43-46
- 5.2.1 在虚拟共同体中信息的泛滥导致人的无所适从44-45
- 5.2.2 虚拟共同体中人的交往出现新的异化现象45
- 5.2.3 虚拟共同体中的交往活动导致个体自我认同的危机45-46
- 5.2.4 虚拟共同体中的人的活动方式涵盖理性被弱化的危险46
- 5.3 解决问题的方法46-49
- 5.3.1 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46-47
- 5.3.2 人在虚拟共同体中的活动应同现实活动保持必要的张力47
- 5.3.3 建立健全的网络法律体系机制47-48
- 5.3.4 提高活动主体的科学文化与思想道德素质48-49
- 结论49-50
- 参考文献50-52
- 致谢52-53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彩娥;人的存在方式问题探研[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2 张明仓;走向虚拟实践:人类存在方式的重要变革[J];东岳论丛;2003年01期
3 田慧;论网络与人的个性发展[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4 张明仓;;虚拟实践的本质探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贾英健;;网络信息时代人生存的矛盾困境[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03期
6 杨楹;;论“构建和谐社会”的思维方式[J];理论与改革;2006年04期
7 赵大宇;;虚拟生存中的人性特征与人文教育[J];辽宁教育研究;2005年10期
8 赵惜群;;论网络文化对人的发展要素的促动[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年04期
9 吴育林;;唯物史观语境中的集体和集体主义[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08期
10 王淑梅;;从人的生存发展看网络虚拟实在[J];学术论坛;2007年07期
本文编号:7883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788300.html